时间: 2025-04-24 16:48: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6:48:51
“烟云供养”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从字面意思来看,“烟云”通常指烟雾和云彩,象征着飘渺、虚幻或不可捉摸的事物;“供养”则通常指供奉、养育或提供物质支持。将两者结合,“烟云供养”可能指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供养或对非物质事物的崇拜和尊敬。
由于“烟云供养”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对某种超然或神秘事物的追求和供养,如对艺术、哲学或**的深层次追求。在口语或日常交流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会被使用,除非是在特定的文化或艺术讨论中。
由于“烟云供养”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现代作家或艺术家创造的词汇,用以表达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供养或崇拜。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烟云供养”可能被用来描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传承,如对传统艺术、文学或哲学的维护和发扬。
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超脱和深邃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对非物质世界的追求和尊敬。它可能激发人们对精神层面探索的兴趣。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特定的文化或艺术讨论中。例如,一个艺术爱好者可能会用这个词来形容自己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烟云供养的梦境里, 我寻找着失落的诗篇, 每一行字,都是心灵的供养。”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其中云雾缭绕的山顶上有一座寺庙,象征着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供养。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宁静的寺庙钟声,或是悠扬的古典音乐。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能存在于对非物质或精神层面的追求和尊敬中。
“烟云供养”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种表达对非物质或精神层面追求的方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能力,尤其是在讨论文化和艺术等深层次话题时。
黄大痴九十而貌如童颜,米友仁八十余神明不衰,无疾而逝,盖画中烟云供养也。
1.
【烟】
(形声。从火,因声。本义:物质因燃烧而产生的气体)。
同本义。
【引证】
陆机《连珠》-火壮则煙微。 、 《后汉书·蔡邕传》-煙炎之毁熸。 、 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烟焰迷漫。 、 明·刘基《卖柑者言》-烟扑口鼻。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烟炎张天。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烟焰雾雨。 、 唐·杜牧《阿房宫赋》-烟斜雾横(互文,表烟雾斜横。斜 横:升腾缭绕)。
【组词】
烟火邻居、 烟扛扛、 烟爨、 烟蓬、 烟祀、 烟尘、 烟井、 烟火、 烟焰、 夕烟、 风烟、 油烟;炊烟
2. 【云】 (象形。《说文》:古文字形。象云回转形。“雲”为会意字,从雨,从云。本义:云彩。这个意义后作“雲”)。 同本义。
3.
【供】
(形声。从人,共声。本义:摆设;陈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供,设也。 、 《后汉书·班彪传》-供帐。 、 《明史·海瑞传》-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 、 《明史·海瑞传》-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
【组词】
供帐、 供顿、 供馔、 供享、 供佛
4.
【养】
(形声。从食,羊声。本义:饲养)。
供养,奉养;抚育。
【引证】
《说文》。古文从攴,未详。疑厮养作此字。-养,供养也。 、 《礼记·郊特牲》-凡食养阴气也,凡饮养阳气也。 、 《荀子·礼论》-殳能生之不能养之。 、 《韩非子·五蠹》-养不亏。 、 、 《韩非子·五蠹》-不食力而养足。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养公姥。 、 、 《史记·魏公子列传》-归养。 、 宋·王安石《伤仲永》-以养父母。
【组词】
养娇囡、 养家人、 养济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