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41: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41:50
“七出”是一个汉语词汇,源自古代的法律制度。在古代,婚姻法规定了七种情况下丈夫可以休妻,这七种情况被称为“七出”。具体包括: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这些规定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妇女的严格要求和性别不平等。
“七出”一词源自**古代的《礼记》和《唐律疏议》等法律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制度逐渐被废除,但在历史和文化研究中仍具有重要意义。
“七出”制度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性别歧视和妇女的低下地位。它是封建社会的一部分,强调了男性的权威和女性的服从。
“七出”一词往往让人联想到古代妇女的不幸和无奈,引发对性别平等和现代婚姻制度的思考。
在历史课程中,我学*了“七出”制度,这让我对古代妇女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七出”:
在那古老的庭院里,
七出的阴影笼罩着她的命运,
无子的悲哀,口舌的纷争,
她的一生,如秋叶般飘零。
想象一幅古代妇女在庭院中孤独站立的画面,背景音乐是古筝的哀婉旋律,这可以很好地传达“七出”的悲凉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如古罗马的“离婚法”也有类似的规定,但具体情况和影响有所不同。
“七出”是一个深刻反映古代*社会性别不平等的词汇。通过学和理解它,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历史,反思现代社会的性别平等和婚姻制度。
1.
【七】
(指事。从一ㄣ。画以纪数。本义:六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斜出也。 、 《礼记·月令》-其数七。 、 《汉书·律历志》-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 、 《大戴礼记·易本命》-七主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七。”-七日得。 、 《周礼·考工记》-凡攻木之工七。 、 《诗·邶风·凯风》-有子七人。
【组词】
七宝、 七出、 七年、 七秩、 七雄
2.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