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7: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7:27
“庸民”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普通、平凡的民众,通常不具有特殊才能或地位的人。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可能带有贬义,暗示缺乏进取心或创新能力的人。
“庸民”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庸”字意为普通、平凡,“民”指民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成为描述普通民众的词汇。
在某些文化中,“庸民”可能被视为社会稳定的基础,但在现代社会,这个词往往带有负面含义,暗示缺乏进取心和创新能力。
“庸民”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平淡无奇的生活,缺乏激情和动力。它可能激发人们对改变现状的渴望,或者对那些不愿意努力的人的批评。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遇到过一些被视为“庸民”的人,他们满足于现状,不愿意追求更高的目标。这让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但也应该鼓励人们追求更好的自己。
在诗歌中,可以将“庸民”融入到描述社会现实的诗句中:
在这庸民的海洋里,
我寻找着那一丝不凡的光芒。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平凡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忙碌的场景,他们的面孔模糊,生活平淡。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些节奏缓慢、旋律平淡的音乐来代表“庸民”的生活状态。
在不同语言中,“庸民”可能有不同的对应词汇,但其基本含义相似,都指普通、平凡的民众。例如,在英语中,可能对应“common people”或“ordinary folks”。
通过对“庸民”一词的深入学习,我认识到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和含义。它不仅是一个描述普通民众的词汇,也反映了社会对平凡生活的态度。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这些细微差别对于准确传达思想和情感至关重要。
1.
【庸】
(会意。小篆字形。从用,从庚。“庚更”同音,表更换。先做某事,然后更换做别的事。本义:用;需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庸,用也。 、 《书·尧典》-畴咨若时登庸。 、 《诗·王风·兔爰》-我生之初,尚无庸。 、 《诗·齐风·南山》-齐子庸止。
2.
【民】
(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古文从母。取蕃育也,上下众多意,指事。-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 、 《广雅》。按,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民,氓也。 、 《谷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 、 《左传·桓公六年》-夫民神之主也。 、 《左传·闵公元年》-无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 、 《书·舜典》-黎民阻饥。 、 《书·盘庚上》-民不适有居。 、 《诗·小雅·何草不黄》-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 《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 《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组词】
民夫、 民户、 民居、 民服、 民宅、 民望、 民牧、 民情、 民役、 民利、 民命、 民和、 汉民;回民;藏民;民壮、 渔民;农民;牧民;民膏、 民经、 民熙物阜、 民害、 民力、 民脂、 民财、 民纪、 民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