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42: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42:55
“业障儿”是一个汉语词汇,源自**术语“业障”,指的是因过去的行为(业)而产生的障碍,阻碍个人修行或达到精神上的解脱。在现代语境中,“业障儿”有时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因过去的错误或不良行为而遭受的负面后果或困境。
“业障”源自**教义,指的是因过去的行为而产生的障碍。随着时间的推移,“业障儿”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被赋予了更广泛的含义,用来形容因过去的行为而遭受的负面后果。
在文化中,思想对人们的行为和道德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业障儿”这个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因果报应和道德责任的认识。
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沉重和悲观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过去的错误和无法逃避的后果。它可能引发人们对自我反省和道德责任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词来形容那些因过去的不当行为而当前处境不佳的人,提醒自己在行为上要谨慎,避免将来成为别人口中的“业障儿”。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业障儿,业障儿, 过去的阴影,今日的枷锁。 悔恨的泪水,无法洗清, 因果的轮回,无尽的折磨。”
视觉上,我可能会联想到一个孤独的身影在黑暗中徘徊,象征着内心的挣扎和无法逃避的过去。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低沉的音乐,营造出一种沉重和压抑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karma”(因果报应),但“karma”更多地强调行为的后果,而不像“业障儿”那样强调内心的障碍和挣扎。
“业障儿”这个词深刻地反映了*思想中的因果报应和道德责任,它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也体现了人们对过去行为的反思和对未来的警示。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提醒我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避免将来承受不必要的后果。
1. 【业】 (象形。从丵(zhuó),从巾丛生草。巾象版。本义:古时乐器架子横木上的大版,刻如锯齿状,用来悬挂钟磬)。 版,大版。
2.
【障】
(形声。从阜,章声。阜,土山。从阜,与高下、险阻有关。本义:阻塞,阻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障,隔也。 、 《通俗文》-蕃隔曰障。 、 《国语·周语》-陂障九泽。 、 《左传·昭公元年》。服注:“陂障其水也。”-障大泽。 、 《吕氏春秋》-欲闻枉而恶直言,是障其源而欲其水也。
【组词】
障翼、 障距、 障塞、 障隔
3.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
1. 【业障】 佛教指妨碍修行的罪业。也用作骂人的话业障未除,难成正果|丢下这两个业障在这里,谁来管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