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3:40: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3:40:12
词汇“曲讳”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根据字面组合,“曲”通常指弯曲、不直或者音乐中的曲调,而“讳”则指避讳、忌讳。将两者结合,“曲讳”可能指的是某种形式的避讳或忌讳,尤其是在表达或讨论某些敏感或禁忌话题时。
“曲讳”可能指的是在言辞或行为上避免直接触及某些敏感或禁忌的话题,而是通过间接或委婉的方式来表达。
在文学作品中,“曲讳”可能表现为作者通过象征、隐喻或其他修辞手法来避免直接表达某些敏感内容。在口语交流中,人们可能会使用“曲讳”来避免冒犯他人或避免陷入尴尬的境地。
由于“曲讳”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详。它可能是由“曲”和“讳”两个字组合而成,用以描述一种特定的表达方式。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中,“曲讳”可能与尊重、礼貌或社会规范有关,尤其是在涉及敏感话题时。
“曲讳”可能让人联想到谨慎、圆滑或策略性的沟通方式,有时也可能与虚伪或不真诚的感觉相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在不自觉中使用“曲讳”来避免冲突或尴尬,例如在谈论某些个人隐私或敏感话题时。
在诗歌中,“曲讳”可以用来创造一种含蓄而深刻的表达效果,例如通过隐喻来表达复杂的情感或思想。
在视觉艺术中,“曲讳”可能表现为一种抽象或象征性的表达方式,而在音乐中,则可能表现为一种含蓄或间接的旋律。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表达方式可能被称为“委婉语”或“避讳语”,但其具体表现和使用情况可能有所不同。
“曲讳”作为一种表达方式,提醒我们在沟通中需要考虑到文化、社会和个人情感的因素。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并适当运用“曲讳”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与他人交流,避免不必要的误解或冲突。
1.
【曲】
乐曲,歌曲。
【引证】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 、 、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五更转曲。
【组词】
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编曲
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又称元曲。
【引证】
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不复能终曲。
2.
【讳】
(形声。从言,韦声。本义:避忌。有顾忌而躲开某些事或不说某些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讳,誋也。 、 《广雅·释诂三》-讳,避也。 、 《礼记·曲礼》-卒哭乃讳。 、 《礼记·檀弓》-舍故而讳新。 、 《周礼·小史》-昭王之忌讳。 、 《孟子·尽心下》-讳名不讳姓。 、 《公羊传·闵公元年》-《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组词】
直言不讳;讳名、 讳恶、 讳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