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04: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04:16
词汇“曲誉”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出发。
“曲誉”由两个汉字组成:“曲”和“誉”。
结合起来,“曲誉”可能指的是一种不正直或不真实的声誉,即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的名声。
由于“曲誉”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用来描述某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的名声,或者指某种被曲解的声誉。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特定的讨论中提及。
由于“曲誉”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没有详细的历史记录。它可能是由“曲”和“誉”两个字组合而成的新词,用于特定的语境中。
在强调诚信和正直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曲誉”可能会被用来批评那些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名声的行为。
“曲誉”可能会引起负面情感,因为它涉及到不诚实和欺骗。它可能让人联想到虚伪和表里不一的形象。
由于“曲誉”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该词汇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创作中,可以将“曲誉”用于描述一个角色的复杂性格,或者作为故事情节中的一个转折点,揭示主角或反派的真正面目。
由于“曲誉”涉及到不正直的形象,可能会联想到扭曲的画面或不和谐的音乐。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曲誉”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不同的词汇来实现,例如英语中的“false reputation”或“dishonest fame”。
“曲誉”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词汇,它强调了名声的不真实性和不正直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概念和情感。尽管它不常用,但在特定的语境中,它能够提供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1.
【曲】
乐曲,歌曲。
【引证】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 、 、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五更转曲。
【组词】
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编曲
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又称元曲。
【引证】
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不复能终曲。
2.
【誉】
(形声。从言,舆(yù)声。本义:称赞,赞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誉,偁也。 、 《墨子经》-誉名美也。 、 《周书·谥法》-状古述今曰誉。 、 《礼记·表记》-君子不以口誉人。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佞誉诬谀。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誉之则以为忧。
【组词】
誉人、 誉谀、 誉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