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4:59: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4:59:06
“新来乍到”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新近来到,刚刚到达”。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刚刚到达一个新的地方,对周围的环境还不熟悉,需要时间去适应。
在文学作品中,“新来乍到”常用来描绘主人公初到异地的情景,营造一种陌生和探索的氛围。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则更多用于日常对话,表达对新环境的不适应或对新人的欢迎。在专业领域,如人力资源管理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新员工的入职状态。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语境的适应性,而反义词则强调了对环境的熟悉和适应。
“新来乍到”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传统,其结构和意义在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形成,至今变化不大。这个成语反映了汉语中对于新旧、熟悉与陌生的文化关注。
在**文化中,对于新来者的接纳和帮助是一种传统美德。因此,“新来乍到”这个词汇也承载了社会对于新成员的关怀和期望。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一种温暖和期待,因为它常常与欢迎和帮助的场景联系在一起。在表达时,它可以帮助传达一种包容和友好的态度。
在我刚搬到一个新城市时,我深刻体会到了“新来乍到”的感觉。一切都是那么陌生,但也很新鲜,我需要时间去适应和探索。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新来乍到的旅人,踏着晨曦的露珠,寻找着家的方向。”
视觉上,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背着行囊的人站在陌生的街道上,四处张望。听觉上,可能是新环境中各种陌生的声音,如不同的地方口音或交通噪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newcomer”或“fresh arrival”,但它们没有“新来乍到”这个成语所包含的文化深度和情感色彩。
“新来乍到”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个物理上的状态,也反映了人际关系和社会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描述新环境下的感受和经历。
况且你二姐姐是新媳妇,孙姑爷也还是年轻的人,各人有各人的脾气,新来乍到,自然要有些别扭的。
春兰看这人~,倒不怯生。
1.
【新】
(形声。从斤,从木,辛声。据甲骨文,左边是木,右边是斧子。指用斧子砍伐木材。本义:用斧子砍伐木材。“新”是“薪”的本字)。
砍伐树木。
【引证】
《说文》-新,取木也。 、 章炳麟《论承用“维新”二字之荒谬》-且彼亦知“新”之为义乎?衣之始裁为之“初”,木之始伐谓之“新”。
2.
【来】
慰劳。
【引证】
《说文》-勑,劳也。从力,來声。字亦作俫。 、 《诗·郑风·女曰鸡鸣》。高亨注:“来,借为勑。”-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 《汉书·平当传》-劳俫有意者。 、 《孟子·滕文公上》-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 、 《诗·魏风·硕鼠》-莫我肯勑。 、 《韩非子·王道》-贤者勑其材。
3.
【乍】
(会意。小篆字形,从亡从一。本义:忽然)。
同本义。
【引证】
《广雅》-乍,暂也。 、 《孟子》-今人乍见孺子。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银瓶乍破。 、 唐·杜牧《阿房宫赋》-雷霆乍惊。
【组词】
离乍、 乍乍、 江上渔火乍明乍灭;乍冷乍热,天气很不正常
4.
【到】
(形声。从至,刀声。本义:到达,达来,去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到,至也。 、 《诗·大雅·韩奕》-靡国不到。 、 《战国策·齐策》-虽隆薛之城到于天。 、 《水经注·江水》-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 《史记·滑稽列传》-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 李斯《谏逐客书》-功施到今。 、 宋·王安石《伤仲永》-复到舅家。
【组词】
到时、 飞机半夜到北京;官员到后,会就开始了;到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