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03: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03:41
“溲器”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小便用的器具”。在古代,溲器通常指的是便壶或夜壶,用于夜间或不便外出时方便人们排泄小便。
“溲器”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溲”字意为小便,而“器”则指器具。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社会中卫生设施的普及,溲器这一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但在某些特定场合或文献中仍可见其踪迹。
在古代,由于卫生设施不普及,溲器是家庭中常见的物品。在某些文化中,溲器甚至被制作得非常精美,用以显示主人的社会地位。随着现代卫生设施的发展,溲器逐渐退出了日常生活。
提及“溲器”,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生活场景,或是某些特定历史时期的卫生条件。这一词汇可能会引起一些怀旧或对古代生活的好奇。
在现代生活中,溲器已不再是日常用品,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露营或长途旅行,仍可能需要使用类似功能的器具。
在创作中,可以将“溲器”作为一个象征元素,用以描绘某个时代的特定生活细节,或是作为一种隐喻,表达某种不便或困境。
由于溲器是一个较为古老的词汇,现代视觉和听觉媒体中较少涉及,但在历史纪录片或古装剧中可能会有所体现。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器具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使用方式。例如,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器具可能被称为“chamber pot”。
“溲器”作为一个历史词汇,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卫生惯和生活条件。在现代语言学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语言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尽管在日常交流中较少使用,但它在特定语境下仍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1.
【溲】
(形声。从水,叟声。本义:用水调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溲,浸沃也。 、 《正字通》-溲,水调粉面也。 、 《说文通训定声》-今苏俗言溲粉、溲面皆是。 、 《仪礼·士虞礼》-明齐溲酒。
【组词】
溲面
2.
【器】
(会意。从犬。《说文》:“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器物很多,用狗看守。本义:器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器乃凡器统称。”-器,皿也。 、 《老子》-天下神器。 、 《易·系辞》-形乃谓之器。 、 《周书·宝典》-物周为器。 、 《周礼·大行人》-其贡器物。 、 《韩非子·显学》-夫冰炭不同器而久。 、 《韩非子·十过》-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之。 、 《墨子·公输》-守圉之器。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肖于器邪。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盆器倾侧。 、 清·周容《芋老人传》-尽一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