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7:54: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7:54:36
“标新取异”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提出新奇的见解或做出与众不同的事情,以吸引他人的注意。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在思想、行为或创作上追求新颖和独特,不满足于平庸或传统。
在文学中,“标新取异”常用来形容那些具有创新精神和独特风格的作家或作品。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评价某人的行为或想法与众不同,有时带有一定的贬义,暗示这种行为可能过于特立独行或不切实际。在专业领域,如设计、艺术和科技,这个词汇则更多地被用来赞扬那些敢于突破常规、引领潮流的创新者。
同义词:独树一帜、别出心裁、独辟蹊径 反义词:随波逐流、墨守成规、因循守旧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强调创新与传统、独特与平庸之间的对比时,各有其细微的差别。
“标新取异”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于创新和独特性的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这个成语的使用也逐渐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
在**文化中,“标新取异”常常与文人墨客的独立精神和创新意识相联系。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也被用来鼓励人们在各个领域追求创新和突破。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积极的,它让我联想到那些敢于挑战传统、勇于创新的人。在思维和表达上,它鼓励我不断寻求新的视角和方法。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同事,他的工作方法总是标新取异,虽然有时让人难以理解,但最终总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成果。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传统的河流中,我标新取异,划出属于自己的波纹。”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幅画,画中的人物站在传统的背景前,却做出与众不同的动作或表情。在音乐中,我可以联想到那些节奏独特、旋律新颖的曲目。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ink outside the box”或“break the mold”,它们都强调了创新和突破传统的概念。
“标新取异”这个词汇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库,也启发我在思考和行动上追求创新和独特性。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这对于提升我的语言能力和思维方式都有积极的影响。
秦妃子既能标新取异,剪彩为花,与湖山增胜。
1.
【标】
(形声。从木,票声。本义:树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标,木杪末也。 、 《管子·霸言》-大本而小标。
【组词】
标枝、 标末
2.
【新】
(形声。从斤,从木,辛声。据甲骨文,左边是木,右边是斧子。指用斧子砍伐木材。本义:用斧子砍伐木材。“新”是“薪”的本字)。
砍伐树木。
【引证】
《说文》-新,取木也。 、 章炳麟《论承用“维新”二字之荒谬》-且彼亦知“新”之为义乎?衣之始裁为之“初”,木之始伐谓之“新”。
3.
【取】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取,捕取也。 、 《周礼》-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 《资治通鉴·唐纪》-取吴元济。
4.
【异】
(会意。“異”,甲骨文字形,象个有手、脚、头的人形。从廾(gǒng)从畀(bì)。畀,予也。本义:奇特;奇异;奇怪)。
同本义。
【引证】
《玉篇》-异,怪也。 、 《广韵》-异,奇也。 、 《列子·杨朱》-何以异哉。 、 左思《魏都赋》-异乎交益之士。 、 《战国策·赵策》-妇人异甚。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产异蛇。 、 唐·柳宗元《三戒》-觉无异能。 、 宋·王安石《伤仲永》-父异焉。
【组词】
异疾、 异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