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52: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2:08
春蛇秋蚓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春天的蛇和秋天的蚯蚓。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书法或文章的笔迹歪歪扭扭,不工整,比喻书写或文章的拙劣。
在文学作品中,春蛇秋蚓 常用来批评某人的书法或文章不美观,缺乏艺术性。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任何形式的书写不整洁或难以辨认。在专业领域,如书法或文学批评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具体评价作品的质量。
春蛇秋蚓 这个成语的来源不详,但它反映了古代对书法美学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书法,也用于评价文章和其他形式的书写。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法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因此对书法的要求很高。春蛇秋蚓 这个成语反映了社会对书法美学的普遍期待和评价标准。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因为它通常用来批评和贬低。联想上,它让人想到不整洁、难以辨认的书写,可能引起阅读或理解上的困难。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看到某人的笔记或作业字迹非常混乱,可能会用春蛇秋蚓来形容。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笔下春蛇秋蚓舞, 字字难辨心自苦。 墨香虽浓形不美, 书艺之路尚需悟。
视觉上,春蛇秋蚓 可能让人联想到扭曲的线条和不规则的形状。听觉上,可能联想到嘈杂或混乱的声音,因为难以辨认的书写通常也难以理解。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chicken scratch",用来形容难以辨认的书写。
春蛇秋蚓 这个成语在汉语中用于形容书写的不整洁和难以辨认,反映了社会对书法美学的期待。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评价书写艺术,并在语言表达中更准确地传达意图。
近世以来,徇末而忘本,濡毫行墨,春蛇秋蚓之连翩。
1.
【春】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草(木),草木春时生长;中间是“屯”字,似草木破土而出,土上臃肿部分,即刚破土的胚芽形,表示春季万木生长;“屯”亦兼作声符。小篆字形,隶变以后,除“日”之外,其他部分都看不出来了。本义:春。四季的第一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春,推也。从艸屯,从日,艸春时生也。会意,屯亦声…今隶作春字,亦作芚。 、 《尔雅·释天》-春为青阳,春为发生,春秋繁露。春者,天之和也。又春,喜气也,故生。 、 《公羊传·隐公元年》-春者何,岁之始也。 、 《诗·豳风·七月》-为此春酒。 、 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组词】
春归、 春闱、 春蚕、 春事、 春人、 春试、 春忙、 春社
2. 【蛇】 ——见“委蛇”(wēiyí)。
3.
【秋】
(象形。甲骨文字形为蟋蟀形,虫以鸣秋,借以表达“秋天”的概念。另一写法,是蟋蟀形下加“火”字,表示秋天禾谷熟,似火灼。籀文又添加“禾”旁。本义:收成,成熟的庄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秋,禾谷熟也。 、 《尔雅》-秋为白藏。又,秋为收成。 、 《春秋繁露·官制象无篇》-秋者,少阴之选也。 、 《月令章句》-百谷名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 、 宋·范成大《颜桥道中》-处处田畴尽有秋。 、 赵树理《福贵》-收过了秋,天气一凉,病就重起来。
【组词】
麦秋、 秋麦、 秋禾、 秋成、 秋苗、 秋实、 秋登
4.
【蚓】
蚯蚓。
【引证】
《荀子·劝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组词】
蚓曲、 蚓操、 蚓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