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9:22: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9:22:10
“侍讲”一词源自古代官制,指的是在或高级官员身边担任讲学、讲解经典或提供咨询的官员。字面意思是指侍奉在旁进行讲解的人。
“侍讲”一词起源于汉代,最初是指在**身边讲解经典的官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职位逐渐规范化,成为翰林院的一部分,直至清末。
在古代,侍讲不仅是教育职位,也是政治职位,反映了古代对知识和教育的重视。侍讲的存在加强了**与文人之间的联系,对文化传承有重要影响。
“侍讲”一词给人以庄重、权威和学识渊博的联想。它让人想到古代文人的风范和忠诚。
在现代生活中,“侍讲”一词较少直接应用,但在讨论历史教育或官僚体系时,仍是一个有用的词汇。
在诗歌中,可以将“侍讲”用于描绘古代文人的形象:
古风徐来,侍讲声声,
翰林院中,书卷香浓。
想象一位侍讲在古代宫殿中,手持书卷,声音温和而有力,周围是古朴的家具和书籍,营造出一种古典而庄重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职位可能包括宫廷教师、皇家顾问等,但“侍讲”这一特定称谓是**独有的。
“侍讲”一词不仅是一个历史词汇,也反映了古代对知识和教育的重视。在现代,虽然直接使用较少,但在讨论历史、教育或官僚体系时,仍是一个有价值的词汇。了解“侍讲”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化和教育体系。
1.
【侍】
(形声。从人,寺声。本义:在尊长旁边陪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侍,承也。 、 《孝经》。郑注:“卑在尊者之侧为侍也。”-曾子侍。 、 《后汉书·邳彤传》。注:“有左右曹,入侍天子。故曰侍中。”-侍中。 、 《后汉书·朱穆传》。注:“秦官也。”-中常侍。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使侍人僚租告公。 、 《汉书·文帝纪》-遂即天子位,群臣以次侍。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侧耳以请。
2.
【讲】
(形声。从言,冓(gōu)声。本义:和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讲,和解也。 、 《战国策·西周策》-而秦未与魏讲也。 、 《史记·樗里子甘茂传》-与魏讲罢兵。 、 《大载礼记·千乘》-以中情出,小曰閒,大曰讲。 、 《战国策·秦策》-卒使公子池以三城讲于三国,之兵乃退。 、 《战国策·赵策》-引兵而归,因使人索六城于赵而讲。
【组词】
讲息、 讲贡、 讲款、 讲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