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1:40: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1:40:39
“侍长”一词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在古代宫廷或贵族家庭中负责侍奉主人或管理侍从的高级仆人。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侍奉的长官”或“侍从的领导者”。
“侍长”一词源于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逐渐减少,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管家”等词汇来描述类似的角色。
在古代**,侍长的角色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仆人管理体系。侍长不仅是仆人的领导者,也是主人的得力助手,负责维护家庭的日常运作。
“侍长”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宫廷生活和贵族家庭,带有一定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它也可能唤起对古代社会等级制度的思考。
在现代生活中,“侍长”一词较少直接使用,但在阅读历史小说或观看古装剧时,可能会遇到这个词汇,从而增加对古代社会结构的理解。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宫廷的诗歌时,可以使用“侍长”来描绘宫廷生活的细节:
金碧辉煌宫墙内,侍长指挥若定中。
宫女太监齐忙碌,只为君王一笑容。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穿着古代服饰的侍长,手持令牌,指挥着一群仆人。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宫廷的钟声或仆人们的脚步声。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角色可能有不同的称呼,如英国的“butler”(管家),但职责和地位可能与“侍长”相似。
“侍长”一词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特定文化和历史背景。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的社会结构和等级制度,对于语言学和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侍】
(形声。从人,寺声。本义:在尊长旁边陪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侍,承也。 、 《孝经》。郑注:“卑在尊者之侧为侍也。”-曾子侍。 、 《后汉书·邳彤传》。注:“有左右曹,入侍天子。故曰侍中。”-侍中。 、 《后汉书·朱穆传》。注:“秦官也。”-中常侍。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使侍人僚租告公。 、 《汉书·文帝纪》-遂即天子位,群臣以次侍。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侧耳以请。
2.
【长】
老,年高。
【引证】
《广雅》-长,老也。 、 《孟子》。注:“年长也。”-不挟长。 、 《庄子》-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 、 杜甫《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 《国语》-齐侯长矣。
【组词】
长艾、 长没
年长,年龄较大。
【引证】
明·魏禧《大铁椎传》-长子灿七岁。 、 《醒世恒言》-弟辈衣食自足,不消兄长挂念。
【组词】
长君、 长德、 长贤、 长主、 长宾、 长年、 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