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09: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09:40
心旷神恬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心情开阔,精神愉悦。这个成语形容人的心情非常舒畅,精神状态非常安详宁静。
在文学作品中,心旷神恬 常用来形容自然风光或宁静环境给人带来的心灵上的宁静和愉悦。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词来形容自己在放松或度假时的感受。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健康领域,这个词可能用来描述一种理想的心理状态。
同义词:心平气和、心安理得、心满意足 反义词:心烦意乱、心神不宁、心急如焚
心旷神恬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典,源自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逐渐普及,成为描述心理状态的常用词汇。
在中国文化中,心旷神恬 常与追求内心平和、精神安宁的哲学思想相联系,如道家和佛家的思想。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常被用来倡导心理健康和精神放松。
这个词给我带来一种宁静和放松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自然风光、宁静的早晨和内心的平和。
在我的生活中,每当我感到压力大或心情烦躁时,我会尝试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通过阅读或冥想来达到心旷神恬的状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晨曦微露,心旷神恬,
鸟语花香,世界静好。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宁静的湖面,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树木,鸟儿在枝头歌唱。这样的场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心旷神恬的状态。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at peace with oneself" 或 "serene",虽然不完全等同,但传达了类似的宁静和满足感。
心旷神恬 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种理想的心理状态,也反映了人们对内心平和的追求。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理解和追求这种状态对于维护心理健康尤为重要。
这枕抱着呵,骨清毛爽;靠着呵,心旷神恬。
1.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2.
【旷】
(会义兼形声。从日,广声。本义:光明;明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旷,明也。 、 《玉篇》-旷,光明也。 、 《庄子·天地》-此人谓照旷。 、 《后汉书》-旷若发矇。
【组词】
旷旷
3.
【神】
(会意。从示申。“申”是天空中闪电形,古人以为闪电变化莫测,威力无穷,故称之为神。本义:神灵)。
传说中的天神,即天地万物的创造者或主宰者。
【引证】
《说文》-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 、 《周礼·大司乐》。注:“谓五帝及日月星辰也。”-以祀天神。 、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阳之精气曰神。 、 《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组词】
神司、 神会、 神祗、 神浒、 神馆、 神歌
4.
【恬】
(形声。从心,甜省声。本义:安静)。
同本义 (表示心境的安静,平静)。
【引证】
《说文系传》-恬,安也。 、 《广雅》-恬,静也。 、 曹丕《与吴质书》-恬淡寡欲。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恬然自安。
【组词】
恬波、 恬和、 恬忽、 恬夷、 恬安、 恬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