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7:32: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7:32:17
“安心恬荡”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安心”和“恬荡”两个词组成。字面意思是指心情平静,没有烦恼,心境宽广而自由。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的心态平和,不受外界干扰,内心宁静而满足。
在文学作品中,“安心恬荡”常用来描绘主人公在自然环境中或经历某种精神觉醒后的心理状态。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词组来形容自己在放松或度假时的感受。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哲学讨论中,这个词组可能被用来描述一种理想的心理状态或生活态度。
同义词:心平气和、宁静致远、心旷神怡 反义词:心烦意乱、焦虑不安、心神不宁
“安心恬荡”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文人士大夫追求的一种理想生活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组的使用逐渐普及,成为描述心理状态的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是一种美德。因此,“安心恬荡”在社会文化背景中具有积极的意义,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这个词组给人以宁静、和谐的情感反应,联想至自然风光、悠闲的生活节奏或是深邃的内心世界。它能够激发人们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描述自己的心理状态或推荐给朋友一种放松的方法时使用这个词组。例如,在分享一次徒步旅行的体验时,我会说:“那次徒步让我感受到了真正的安心恬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写:
山间清风拂面来,
安心恬荡心自开。
忘却尘世烦忧事,
只愿长留此境中。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山水画,画面中的人物或坐或卧,面带微笑,周围是宁静的自然景色。听觉上,可以联想到轻柔的古典音乐,如古筝或笛子的旋律,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eace of mind”或“tranquility”,虽然它们传达了相似的情感,但“安心恬荡”更具有**文化的特色和深远的意境。
“安心恬荡”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一种理想的心理状态,也反映了人们对和谐、宁静生活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提升表达的深度和美感。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欣赏这个词组所蕴含的文化和情感价值。
安心恬荡,栖志浮云。
1.
【安】
(会意。从“女”在“宀”下,表示无危险。本义:安定;安全;安稳)。
同本义。
【引证】
《尔雅》-安,定也。 、 《庄子·天地》-共给之为安。 、 《周书·谥法》-好和不争曰安。 、 《仪礼·少牢礼》-心皆安下切上。 、 《易·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 、 《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安如山。 、 宋·苏洵《六国论》-然后得一夕安寝。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谢庄遂安。
【组词】
安睡;安寝;安抵、 心神不安;坐立不安;安枕、 安帖、 安席
2.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3.
【恬】
(形声。从心,甜省声。本义:安静)。
同本义 (表示心境的安静,平静)。
【引证】
《说文系传》-恬,安也。 、 《广雅》-恬,静也。 、 曹丕《与吴质书》-恬淡寡欲。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恬然自安。
【组词】
恬波、 恬和、 恬忽、 恬夷、 恬安、 恬澜
4.
【荡】
(会意。从皿,从汤,汤亦声。本义:洗涤)。
同本义。
【引证】
班固《西都赋》-荡亡秦之毒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