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8:41: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8:41:29
词汇“引义”在中文语境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专业术语或者是某个特定领域的词汇。由于缺乏具体的使用背景和定义,我将尝试从最契合的角度进行分析。
“引义”可能指的是引入或引用的意义,即通过引用或借鉴其他文本、话语或概念来赋予某个词汇或表达新的意义。
在文学领域,“引义”可能指的是作者通过引用经典文本或历史**来赋予作品新的意义或深度。在哲学或语言学中,“引义”可能涉及到概念的引用和重新解释。
由于“引义”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详。它可能是由“引”(引导、引用)和“义”(意义、定义)组合而成的新词。
在学术和文学创作中,“引义”是一种常见的技巧,它体现了作者对传统和历史的尊重,同时也展示了创新和批判性思维。
“引义”可能让人联想到学术的严谨性和文学的深度,它可能激发人们对知识的好奇和对传统的尊重。
在学术写作中,我经常使用“引义”来丰富我的论点,通过引用经典文献来支持我的观点。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引义”:
在古老的诗行里,我找到了新的“引义”,
它们在现代的韵律中跳跃,
诉说着时间的秘密。
“引义”可能让人联想到图书馆的静谧和书页的翻动声,或者是学者在研究中沉思的画面。
在不同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引义”的词汇,但类似的引用和借鉴概念在各种文化中都有体现。
“引义”是一个富有学术和文学色彩的词汇,它强调了引用和借鉴在知识传播和创新中的重要性。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引义”有助于提升我的学术写作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
【引】
(会意。从弓丨。丨表示箭。箭在弦上,即将射发。本义:拉开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引,开弓也。 、 《孟子》-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 《淮南子·说林训》-引弓而射。 、 《战国策·楚策》-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 《史记·匈奴列传》-长城以后,引弓之国,受命单于。 、 《淮南子·人间训》-丁壮者,引弦而战。 、 明·魏禧《大铁椎传》-柄铁折叠环复…引之长丈许。
【组词】
引手、 引弓、 引满
2.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