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7:22: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7:22:13
惟恍惟惚 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的精神状态模糊不清,心神不定,无法集中注意力。字面意思可以解释为“只有模糊,只有恍惚”,强调一种精神上的迷茫和不确定感。
在文学作品中,惟恍惟惚 常用来描绘人物的心理状态,如在描述梦境、幻觉或精神错乱时。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文学批评中,可能会用来分析人物的心理状态或作品的深层含义。
惟恍惟惚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具体出处难以考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某些文学作品中仍能见到其身影。
在传统文化中,惟恍惟惚** 可能与道家的“无为”思想有所关联,强调一种超脱世俗、心神宁静的状态。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可能更多地与心理健康问题相关联,如抑郁症或焦虑症。
惟恍惟惚 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如困惑、不安和焦虑。它可能让人联想到迷失方向、无法掌控自己生活的无力感。
在个人经历中,惟恍惟惚 可能出现在面对重大生活变故或心理压力时,如失恋、亲人去世或职业危机。在这些情况下,人们可能会感到精神上的迷茫和不确定。
在诗歌中,惟恍惟惚 可以用来描绘一种梦幻般的状态:
月光洒在窗台,
我心惟恍惟惚,
梦中的你,
如影随形,
在夜的深处徘徊。
惟恍惟惚 可能让人联想到模糊的影像和朦胧的音乐,如老电影中的模糊画面或轻柔的钢琴曲,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在英语中,惟恍惟惚 可以对应为 "dazed and confused" 或 "in a trance",这些表达也传达了一种精神上的迷茫和不确定感。
惟恍惟惚 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成语,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它能够精准地描绘出一种精神上的迷茫状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量,提升语言的表达能力。
道之为物,惟恍为惚。
1.
【惟】
(形声。从心,隹(zhuī)声。本义:思考;思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惟,凡思也。 、 贾谊《治安策》-臣窃惟事势。 、 《汉书·张良传》-吾惟之,坚子固不足遣。
【组词】
惟思、 惟度、 惟念
2.
【恍】
(形声。从心,況省声。字本作怳,亦作慌.本义:狂的样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怳,狂之貌。 、 《广雅·释诂四》-怳,狂也。 、 《楚辞·少司命》-临风怳兮浩歌。
【组词】
恍恍
3.
【惟】
(形声。从心,隹(zhuī)声。本义:思考;思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惟,凡思也。 、 贾谊《治安策》-臣窃惟事势。 、 《汉书·张良传》-吾惟之,坚子固不足遣。
【组词】
惟思、 惟度、 惟念
4. 【惚】 ——见“恍惚”(huǎngh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