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4:11: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4:11:41
挥戈回日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挥动武器(戈)使太阳回转,形容英勇战斗或行动迅速,能够扭转局势。这个成语出自《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挥之,日为之反三舍。” 这里描述的是鲁阳公在战斗中,因为战斗激烈到日暮时分,他挥动戈使得太阳回转,继续战斗。
挥戈回日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神话和传说,特别是《淮南子》中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描述英勇和迅速的行动,尤其是在军事和历史叙述中。
在**文化中,挥戈回日象征着英雄主义和勇敢,是正面的象征。它反映了古代对于英雄人物的崇拜和对英勇行为的赞美。
挥戈回日给人以强烈的正面情感,联想到英雄、勇气和力量。它激发人们对克服困难和挑战的渴望。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鼓励自己在面对挑战时展现出勇气和决心,例如在职业发展或个人目标的追求中。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挥戈回日映长空,英雄气概贯古今。”
挥戈回日可以联想到古代战场上的激烈战斗,战鼓声、兵器碰撞声,以及夕阳下的壮丽景象。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urn the tide”,意指改变局势或扭转不利局面。
挥戈回日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英勇的行为,也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展现出勇气和决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挥之,日为之反三舍。
却羡鲁阳功德盛,~至今传。
传说周武王率领诸侯讨伐殷纣王,旌旗飘扬,杀声四起,战斗非常激烈,周武王的部下鲁阳公愈战愈勇,敌人望风披靡,眼看天色已晚,鲁阳公举起长戈向日挥舞,吼声如雷,太阳又倒退三个星座,恢复了光明,终于全歼了敌军
1.
【挥】
(形声。从手,军声。本义:抛洒、甩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挥,备也。 、 《周礼·考工记·幌氏》-而挥之,谓振去之也。 、 《礼记·曲礼》-饮玉爵者弗挥。 、 杜甫《北征》-挥涕恋行在,道八犹恍惚。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既而挥之。 、 《战国策·齐策》-挥汗成雨。
【组词】
挥涕、 挥尘、 挥墨
2.
【戈】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种长柄兵器形。本义:一种兵器)。
中国古代的主要兵器。
【引证】
《说文》。按,戈者,柲也,长六尺六寸,其刃横出,可勾可击,与矛专刺、殳专击者不同,亦与戟之兼刺与勾者异。-戈,平头戟也。从弋、一,横之象形。 、 《书·顾命》-执戈上刃。 、 《书·牧誓》-称尔戈。 、 《考工记·冶氏》-戈广二寸。 、 《楚辞·屈原·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3.
【回】
(囘为回的古字; 廻为迴的俗字。囬、迴同回。象形。甲骨文象渊水回旋之形。本义:回旋;旋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回,转也。 、 《诗·大雅·云汉》-昭回于天。 、 《荀子·儒效》-图回天下于掌上而辨白黑。 、 《淮南子·本经》-诡文回波。 、 《汉书·叙传》-畔回穴其若兹兮。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虎鼓瑟兮鸾回车。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回路转不见君。 、 唐·杜枚《阿房宫赋》-廊腰缦回。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
【组词】
回湍、 回倒、 回纡、 回极
4.
【日】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 、 《易·说卦》-离为日,为火。 、 《周礼·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 、 《孟子》-天无二日,太阳也。 、 《列子·汤问》-日初出,大如车盖。
【组词】
日冠、 日昃、 日旸儿、 日月交食、 日头搁山、 日头趖西、 日居月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