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9:47: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9:47:42
词汇“[是月]”在中文中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表达,通常用于文言文或古风文学中,意指“这个月”或“当月”。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是月”字面意思是指当前的月份,即说话时所在的月份。它强调的是时间上的特定性,通常用于正式或文学性较强的文本中。
“是月”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中更常用“这个月”或“本月”,“是月”的使用频率有所下降,但在特定的文学或学术语境中仍被保留。
在**传统文化中,时间观念非常重要,月份的划分和命名往往与农业活动、节气、节日等紧密相关。因此,“是月”的使用也反映了古人对时间精确把握的需求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是月”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墨客在特定月份中的活动,如赏花、赋诗、观月等,带有一种诗意和怀旧的情感。
在现代生活中,“是月”可能更多出现在文学创作或历史研究中,个人在日常交流中很少使用。但如果要表达一种古典美或强调时间的特定性,可以适当使用。
在创作一首关于时间的诗歌时,可以使用“是月”来增添一种古典韵味:
是月春风至,花开满故园。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是月”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月历、书画中的月相图,或是古筝、古琴等传统乐器的音乐,带来一种古典美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中可能使用“this month”来对应“是月”,但缺乏中文中特有的古雅韵味。
“是月”作为一个古雅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在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和文化的魅力。在特定的语境下,适当使用“是月”可以为语言表达增添一份古典美和深度。
1.
【是】
(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十目烛隐曰直,以日为正曰是。-是,直也。 、 《礼记·玉藻》。疏:“谓正也。”-而疑是精粗之体。 、 《易·未济》-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
2.
【月】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半月形。“月”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月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月,太阴之精也。象上下弦阙形。 、 《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 《仪礼·觐礼》-礼月与四渎于北门外。 、 《淮南子·天文》-月虚而鱼脑减。 、 《诗·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组词】
月满则亏,水满则盈、 月上半阑残、 月老冰人、 “月”字流觞、 月日、 月晕、 月影、 月满、 月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