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12: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12:56
“是故”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因此”、“所以”,用于引出结论或结果。它通常用于逻辑推理中,表示前文所述情况或原因导致的结果。
“是故”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论语》、《孟子》等经典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有所下降,但在正式和文学性的文本中仍保持其地位。
在**传统文化中,“是故”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逻辑严谨和因果关系的重要性。它常用于表达一种经过深思熟虑的结论,强调前因后果的连贯性。
“是故”给人一种正式、庄重的感觉,常与深思熟虑、逻辑严密的思维方式相关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的书房,或是学术讨论的场景。
在学术写作中,我经常使用“是故”来引出研究结论,使文章显得更加严谨和正式。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是故春花烂漫时,我心随风舞翩跹。”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古代学者在书房中沉思的画面,背景音乐可以是古琴的悠扬旋律,营造出一种古典而深沉的氛围。
在英语中,“是故”可以对应为“therefore”或“hence”,在不同文化和语言中,其使用和理解可能有所差异,但都强调逻辑和因果关系。
“是故”作为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词汇,不仅在语言表达中起到连接和总结的作用,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逻辑和因果关系的重视。在学*和使用中,它能够提升表达的严谨性和深度。
1.
【是】
(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十目烛隐曰直,以日为正曰是。-是,直也。 、 《礼记·玉藻》。疏:“谓正也。”-而疑是精粗之体。 、 《易·未济》-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
2.
【故】
(形声。从攴(pū),古声。从“攴”,取役使之意。本义:缘故,原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故,使为之也。 、 《易·系辞传》-又明于忧患与故。 、 《礼记·礼运》-则是无故。 、 《国语·楚语》-夫有其故。 、 《左传·庄公十年》-既克,公问其故。 、 《史记·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史记·李将军列传》-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组词】
借故、 无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