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41: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41:28
大是大非 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的是非分明,不容混淆。字面意思是指大的、重要的是非问题。这个成语强调在面对重大决策或道德判断时,必须明确区分正确与错误,不能模棱两可或妥协。
在文学作品中,大是大非 常用于强调主人公在道德或原则问题上的坚定立场。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批评某人在重要问题上的模糊态度或错误选择。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政治或伦理学中,这个词汇用于强调在关键决策中的明确性和正义性。
大是大非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哲学和伦理思想,强调在道德和原则问题上的明确性和坚定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成为表达坚定立场和明确是非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大是大非 强调的是在面对重大问题时的道德和原则性。这个成语在社会中被广泛用于教育和引导人们在重要问题上的正确选择,特别是在政治和道德教育中。
大是大非 这个词汇给人以严肃、庄重的感觉,联想到的是坚定不移的立场和明确的是非判断。它激发人们对正义和原则的追求,同时也提醒人们在面对重大问题时不能妥协或模糊。
在个人生活中,大是大非 可以用来指导我们在面对道德或原则问题时的决策。例如,在选择职业道路或处理人际关系时,坚持大是大非的原则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符合道德和原则的选择。
在诗歌中,可以将 大是大非 融入到表达坚定立场和明确是非的诗句中:
大是大非心如镜, 是非分明不染尘。 立场坚定如磐石, 正义之光照乾坤。
大是大非 可以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十字路口,面对着明确的路标,坚定地选择正确的道路。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庄严的音乐或演讲,强调坚定和明确。
在英语中,大是大非 可以对应到 "clear-cut right and wrong" 或 "principled stand"。这些表达也强调在重大问题上的明确性和原则性,但可能在表达上略有不同。
大是大非 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帮助我明确在重大问题上的立场和选择,还提醒我在面对道德和原则问题时保持坚定和明确。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一页一页的历史写出来了,大是大非,终于有了无私的公论。
在这个~面前,他是不会站错队的。
1.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2.
【是】
(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十目烛隐曰直,以日为正曰是。-是,直也。 、 《礼记·玉藻》。疏:“谓正也。”-而疑是精粗之体。 、 《易·未济》-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
3.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4.
【非】
(指事。金文作“兆”,像“飞”字下面相背展开的双翅形,双翅相背,表示违背。本义:违背;不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非,违也。从飛,下翅取其相背也。 、 《礼记·檀弓》。皇氏注:“不也。”-非刀匕是共。 、 《礼记·礼运》。注:“犹失也。”-非礼也。 、 《世说新语·简傲》-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组词】
非常异义、 非度、 非道、 非德、 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