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0:41: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0:41:52
词汇“农种”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农业领域,其基本定义和语境分析如下:
“农种”字面意思是指农业生产中使用的种子,特别是指经过人工选择和培育的优良品种的种子。它包括了各种作物如谷物、蔬菜、水果等的种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材料之一。
“农种”一词源于汉语,由“农”(农业)和“种”(种子)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更为简单,如“种”或“种子”。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农种”逐渐成为一个专业术语,用以区分普通种子和经过改良的优良品种。
在中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农种”在社会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优良的农种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农种”可能让人联想到春天的播种、农民的辛勤劳动以及丰收的喜悦。它代表了生命的循环和自然的恩赐。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参与农业活动或观察农民播种的经历,这些都与“农种”紧密相关。
在诗歌中,可以将“农种”比喻为希望的种子,播撒在大地上,期待着未来的丰收。
结合图片,可以展示农民在田间播种的场景,或是种子在土壤中发芽的画面。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播种时的声音或是风吹过麦田的沙沙声。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agricultural seeds”或“farm seeds”,虽然表达略有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是指用于农业生产的种子。
“农种”作为一个农业领域的专业词汇,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直接使用,但它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了解和掌握这一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农业科学和实践,以及它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1.
【农】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林,从辰。古代森林遍野,如要进行农耕,必先伐木开荒,故从“林”;古代以蜃蛤的壳为农具进行耕耨,故从“辰”。小篆认为从晨,囟(xìn)声。从“晨”,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意。本义:耕,耕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耕必作于晨,故从晨。-农,耕也。 、 《汉书·食货志》-辟土植谷曰农。 、 《汉书·文帝纪》-农,天下之大本也。 、 晁错《论贵粟疏》-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 、 汉·贾谊《论积贮疏》-殴民而归之农。
【组词】
农家子、 农舆、 农战、 农月
努力,勉力。 同: 努
【引证】
《左传·襄公十三年》-小人农力以事其尚。
2.
【种】
(形声。从禾,中(重)声。本义:播种;散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种,先种后熟也。 、 《诗·大雅·閟宫》-黍稷种稑。 、 《周礼·内宰》-而生种稑之种。 、 《诗·大雅·生民》-种之黄茂,实方实苞。 、 《吕氏春秋·辩土》-慎其种,勿使数,亦无使疏。 、 《礼记·月令》-仲秋乃劝种麦。 、 《梦溪笔谈·采草药》-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 、 《书·大禹谟》-皋陶迈种德,德乃降,黎民怀之。
【组词】
种田;种子、 种惠、 种祸、 种福、 种祉、 种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