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1:06: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1:06:53
词汇“捐放”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者特定领域的术语。为了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捐放”的字面意思可能是指“捐赠并放置”,即将物品无偿赠送给他人,并将其放置在某个位置。这个词汇可能在一些特定的慈善活动或捐赠场景中使用。
由于“捐放”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慈善、公益活动中,可能会使用到这个词汇来描述捐赠物品的行为。
由于“捐放”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没有详细的历史记录。它可能是由“捐”和“放”两个字组合而成,表示捐赠和放置的动作。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捐放”可能与慈善、公益活动相关,强调无私奉献和帮助他人的精神。
“捐放”可能让人联想到温暖、慷慨和互助的情感,它代表了社会中的正能量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捐放活动,比如衣物捐赠、书籍捐赠等,这些活动有助于资源的再利用和帮助有需要的人。
在创作中,可以将“捐放”融入到描述慈善活动的场景中,展现人们的善举和社区的温暖。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志愿者在整理捐赠物品的场景;结合音乐,可以选择温馨、鼓舞人心的旋律来表达捐放活动的氛围。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来描述捐赠和放置的行为,但其具体用法和含义可能会有所不同。
“捐放”作为一个特定领域的词汇,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见,但它体现了社会中的互助和慈善精神。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并更好地理解和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1.
【捐】
(形声。从手,肙(yuān)声。本义:舍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粪除秽污谓之捐。故寺人谓之中涓。以涓为之。-捐,弃也。 、 《谷梁传·宣公十八年》。注:“弃也。”-捐殡。 、 《汉书·食货志》。注:“骨不埋者。”孟康曰:“捐,谓民有饥相弃捐者,或谓贫乞者谓捐。”-而国无捐瘠者。 、 《后汉书·列女传》-捐金于野。 、
【组词】
捐世、 捐馆、 捐身、 捐却、 捐灰
2.
【放】
(形声。从攴(pū),方声。本义:驱逐,流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放,逐也。 、 《楚辞·悲回风》-见伯夷之放迹。 、 刘向《列女传》-卿大夫外淫者放。 、 《虞书》-放驩兜于崇山。 、 《周礼·大司马》-放弑其君则残之。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放其大夫。 、 《战国策·齐策》-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