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8:55: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8:55:27
词汇“坐误”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坐”通常指坐下或停留,“误”则指错误或误解。将两者结合,“坐误”可能指的是因为坐下或停留而导致的错误或误解。然而,由于该词汇在日常语言中不常用,其确切含义可能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
由于“坐误”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这个词来形象地描述某人因为某种静止状态而导致的错误决策或误解。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可能不会被使用。
由于“坐误”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以下例句可能较为牵强:
由于“坐误”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不详。它可能是由“坐”和“误”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的新词,用于特定语境中。
在现代社会中,“坐误”这个词可能不被广泛使用,因此它在特定文化或社会背景中的意义和影响有限。
由于“坐误”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或联想。它可能被视为一个描述因静止状态而导致不良后果的词汇。
在日常生活中,我很少遇到或使用“坐误”这个词。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实际交流中很少出现。
由于“坐误”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将其融入到诗歌、故事或其他创作中可能较为困难。它可能更适合在特定语境中使用,以描述因静止状态而导致的不良后果。
由于“坐误”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强烈的视觉或听觉联想。它可能与静止、沉默等概念相关联。
由于“坐误”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不详。
“坐误”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它的含义可能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这个词的重要性不大,因为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
1.
【坐】
(会意。《说文》古文作象形字,象两人坐在土上。本义:人的止息方式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
同本义。
【引证】
林义光《文源》-像二人对坐土形。 、 《礼记·曲记》。疏:“坐通名跪,跪名不通坐也。”-坐而迁之。 、 《礼记·玉藻》-退而坐,取屦。 、 《礼记·少仪》-受立、授立,不坐。 、 《礼记·乐记》。疏:“坐,跪也。”-武坐致右宪王。 、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注:“膝行也。”按,坐者,尻也,处也。古席地而坐,膝着席而下其臀曰坐,耸其体曰跪。跪,亦谓之启。跪可言坐,坐不可言跪也。-坐行而入。 、 《史记·魏公子列传》-侯生坐上坐。 、 《书·太早上》-坐以待旦。 、 《礼记·玉藻》-坐如尸。 、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项伯东向坐,亚夫南向坐。 、 《战国策·魏策》-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喻矣。 、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坐语未讫。
2.
【误】
谬误;错误。
【引证】
《说文》-误,谬也。 、 《史记·萧相国世家》-群臣议皆误。 、 李清照《如梦令》-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 、 晋·陶渊明《归田居》-误落尘网中。 、 清·张廷玉《明史》-土木之误。
【组词】
笔误;误错、 误证、 误本、 误谬
耽误。
【引证】
《左传·僖公十五年》-郑以救公误之,遂失秦伯。
【组词】
误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