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08: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08:53
“宣威”一词通常由两个汉字组成:“宣”和“威”。字面意思上,“宣”意味着宣布、宣告或宣传,而“威”则指威力、威严或权威。结合起来,“宣威”可以理解为宣布或展示权威、威严的行为或状态。
在文学中,“宣威”可能用来描述一个君主或领导者展示其权威和威严的场景,如“**宣威四方”。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正式或历史性的讨论中可能会出现。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历史学,“宣威”可能用于分析领导者的权威展示策略。
“宣威”一词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特别是在描述君主或军事领袖的行为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逐渐固定在描述权威和威严的展示上。
在**文化中,“宣威”与权力和权威的展示紧密相关,反映了社会对等级和秩序的重视。在历史上,君主和领导者通过宣威来维护其合法性和权威。
“宣威”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庄严、权威和力量。它可能激发一种敬畏感,尤其是在描述历史上的君主或军事领袖时。
在个人经历中,“宣威”可能不太常见,但在观看历史剧或阅读历史书籍时,这个词可能会频繁出现,帮助理解历史人物的行为和动机。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宣威”来描绘一个场景,如:
在古老的城墙上,
**宣威,
万民俯首,
风中传来历史的回声。
视觉上,“宣威”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宫殿、军队阅兵或**的宝座。听觉上,可能伴随着号角声、鼓声或人群的欢呼声。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demonstrate power”(展示权力)或“assert authority”(主张权威),但这些词汇可能没有“宣威”所包含的历史和文化深度。
“宣威”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权威的展示,还反映了社会对等级和秩序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和传达相关概念。
1.
【宣】
(形声。从宀(mián),亘(xuán)声。“宀”与房屋有关。一说据甲骨文为云气舒卷自如之象。本义:帝王的宫殿)。
古代帝王的大室,古宫室名。
【引证】
《说文》。按,当训大室也。与宽略同。-宣,天子宣室也。 、 《淮南子·本经》。注:“宣室,殷宫名,一曰狱也。”-武王破纣牧野,杀之于宣室。 、 《汉书·孝文纪》。注:“未央前正室也。”-受釐坐宣室。 、 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2.
【威】
威力;威风。
【引证】
《说文》-威,畏也。 、 《吕氏春秋·荡兵》-威也者,力也。 、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严大国之威。 、 、 《孟子·公孙丑下》-威天下不以兵革。 、 《汉书·李广传》-威棱威乎邻国。 、 汉·贾谊《过秦论》-威振四海。 、 《明史》-为敛威去。
【组词】
威风杀气、 威弧、 威折、 威服、 威柄、 威畏、 威约、 威凌、 威绥
尊严,威严。
【引证】
《明史》-畏威保位。 、
【组词】
威荣、 威法、 威神、 威裕、 威敬、 威光、 威棱、 威德、 威锋、 威权、 威灵、 威声、 威神、 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