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14: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14:17
词汇“小冠子夏”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汇,经过查询,它似乎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成语或常用词汇。因此,我将基于假设的情况来分析这个词汇,假设它是一个虚构的词汇或者是一个特定领域的术语。
假设“小冠子夏”是一个特定领域的术语,它可能指的是某种小型冠冕或装饰物,在夏季使用或与夏季有关。
由于“小冠子夏”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词汇,我们无法探讨其真实的词源和演变。
在假设的情境中,“小冠子夏”可能成为夏季时尚文化的一部分,代表着轻松、活泼的夏日风格。
由于这是一个虚构的词汇,个人应用将基于假设。例如,某人可能在夏季购买了一款名为“小冠子夏”的饰品,作为夏日装扮的一部分。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小冠子夏”来描绘夏日的美好:
阳光洒满大地,
小冠子夏闪耀,
夏日的热情,
在每一颗珍珠中跳跃。
由于“小冠子夏”是一个虚构的词汇,我们无法进行跨文化比较。
通过对“小冠子夏”这个虚构词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一个不存在的词汇,也可以通过假设和创造性的思考,探讨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可能应用和文化意义。这种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词汇的多功能性和文化内涵,以及它们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
钦恶以疾见诋,乃为小冠,由是京师更谓钦为‘小冠杜子夏’。
患目者谓之‘~’。
汉代名臣杜延年的儿子杜钦很有学问,尽管满腹经纶,但始终坚持不仕。他与茂陵人杜邺都字号子夏,才学在京城不相上下,因为他一只眼瞎,人称“盲杜子夏”。杜钦最讨厌人说他眼瞎,就自己戴小帽子来与杜邺区别,从此人们开始称他为“小冠子夏”
1.
【小】
(象形。据甲骨文,象沙粒形。小篆析为会意。从八,从|。本义:细;微。与“大”相对)。
同本义 。形容事物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较的对象。
【引证】
《说文》-小,物之微也。 、 《易·泰》。疏:“阴生消耗,故称小。”-小往大来。 、 《庄子·列御寇》。注:“细巧入人为小言。”?-彼所小言尽人毒也。 、 《诗·召南·小星》-嘒彼小星。 、 《诗·商颂·长发》-受小球大球。 、 《书·康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
【组词】
小鹿儿、 小录、 小伙伙、 小话、 小单拱儿、 小唱
2.
【冠】
戴;戴帽子。
【引证】
《楚辞·屈原·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 《孟子·滕文公上》-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 、 《战国策·齐策》-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组词】
沐猴而冠;冠带、 冠巾、 冠狗
超出众人;超过;位居第一。
【引证】
《史记·萧相国世家》-位冠群臣,声施后世。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勇冠三军,才为出世,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
【组词】
冠带医生、 冠首、 冠绝、 冠伦
3.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
4.
【夏】
(会意。据小篆字形,从页,从臼,从攵。页(xié),人头。臼(jù),两手,攵(suī),两足。合起来象人形。本义:古代汉民族自称)。
同本义。也称华夏、诸夏。
【引证】
《说文》。朱骏声曰:“就全地言之,中国在西北一小隅。故陈公子少西字夏,郑公孙夏字西。”-夏,中国之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