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08: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08:58
“不若”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不如”或“比不上”。它通常用来表示某事物在比较中处于劣势或不如另一事物。
“不若”源自古代汉语,其结构为“不”(否定词)+“若”(如同、似),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意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若”常用于谦虚或自谦的表达,如在文学作品中描述自己的作品或才能时,常用“不若”来表示谦逊。
“不若”给人一种较为正式和含蓄的感觉,常用于较为严肃或正式的场合。它可能引发一种对不足之处的反思或对更好事物的向往。
在日常生活中,我较少使用“不若”,但在阅读古典文学作品时,经常遇到这个词,它帮助我理解了作者的谦逊态度和深沉情感。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不若”来表达一种含蓄的美:
月光不若你的眼眸明亮,
星辰不若你的笑容灿烂。
在英语中,“不若”可以对应为“not as good as”或“inferior to”,但在使用频率和语境上有所不同。
“不若”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它在文学和正式语境中有着独特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汉语的细腻表达,也能在跨文化交流中更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顺从)。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释名》-若,顺也。 、 《诗·鲁颂·阙宫》-万民是若。 、 《诗·大雅·烝民》-天子是若。 、 《易·观》-有孚禺若。 、 《书·尧典》-钦若昊天。 、 《左传·宣公三年》-不逢不若。
【组词】
若时、 若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