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1:56: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1:56:39
“如火如荼”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像火一样红,像荼一样白。荼是一种开白花的茅草。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事物发展得非常迅速和热烈,通常指某种活动或**开展得非常热烈、蓬勃。
在文学作品中,“如火如荼”常用来形容战争、革命、建设等活动的激烈和迅猛。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任何迅速发展或非常活跃的情况,如市场竞争、体育比赛等。在专业领域,如商业、政治等,也可以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某个项目或政策的快速推进。
同义词中,“热火朝天”强调的是活动的热烈程度,“风起云涌”则更多形容形势的剧烈变化,“蓬勃发展”侧重于事物的生机勃勃。反义词则分别从活动的冷清、缺乏活力和停滞不前等方面进行对比。
“如火如荼”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一年》:“如火如荼,不可向迩。”原意是指火势猛烈,不可接近。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事物发展迅速、热烈的状态。
在**文化中,火象征着热情和活力,荼则象征着纯洁和清新。因此,“如火如荼”这个成语融合了热情与纯洁的意象,常用来形容积极向上的社会活动或个人行为。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热烈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充满活力和动力的场景。它激励人们参与到各种充满活力的活动中,无论是工作、学*还是娱乐。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社区活动中看到志愿者们如火如荼地工作,他们的热情和效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万物如火如荼,生机勃勃,绿意盎然。”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火红的枫叶林,或是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听觉上,可以联想到热闹的市场喧嚣声,或是激昂的鼓点。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n full swing”或“at full blast”,虽然意思相近,但文化内涵和形象有所不同。
“如火如荼”这个成语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有文化内涵,能够准确地传达出事物迅速发展的状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使语言更加生动有力。
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缯,望之如荼。……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丹甲,朱羽之缯,望之如火。
过了两年“五四运动”发生了。报纸上的~的记载唤醒了他的被忘却了的青春。
春秋时期,吴国的国力逐渐强盛,吴王夫差想当中原霸主,于公元前482年带领3万大军来到卫国黄池会盟。他让将士穿统一的红、白、黑三色战袍,按颜色分别整齐地排列,让人感觉到如火如荼,如此整齐的军容使他成为军事霸主
1.
【如】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如,从随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有律以如己也。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 《柳宗元《三戒》-犬皆如人意。
【组词】
如命、 如志、 如令
2.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
3.
【如】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如,从随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有律以如己也。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 《柳宗元《三戒》-犬皆如人意。
【组词】
如命、 如志、 如令
4.
【荼】
(形声。从艸,余声。本义:一种苦菜)。
同本义。苣菜属和莴苣属植物。
【引证】
《尔雅·释草》-荼,苦菜。 、 《诗·邶风·谷风》。传:“荼,苦菜也。”-谁谓荼苦?
【组词】
荼蓼、 荼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