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9:37: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9:37:51
词汇“湫室”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湫室”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低洼、潮湿的房间。其中,“湫”字有低洼、潮湿的含义,“室”则指房间。
由于“湫室”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作品中可能出现,用以形容环境阴暗、潮湿的房间,尤其是在描述古老或废弃建筑时。在口语和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几乎不被使用。
“湫”字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低洼、潮湿的含义,而“室”则是指房间。这个词汇可能源自古代对建筑环境的描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变得不那么常用。
在**传统文化中,对居住环境的描述往往包含了对风水的考虑,因此“湫室”可能被视为不吉利的,因为它代表了潮湿和阴暗。
提到“湫室”,可能会让人联想到阴森、潮湿、古老和神秘的氛围,这种环境往往在恐怖或悬疑文学中出现,给人以不安和好奇的情感反应。
由于“湫室”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很少遇到与它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湫室”来营造一种古老和神秘的氛围:
在湫室的角落,
时光静静流淌,
一本旧书,一盏昏黄的灯,
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老、潮湿房间的画面,墙角长满青苔,光线昏暗。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滴水的声音或是远处传来的低语。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湫室”的词汇,但可以用类似的形容词和名词组合来描述类似的环境。
“湫室”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能够有效地描述一种特定的环境氛围,对于文学创作和特定语境的描述具有一定的价值。在学*语言时,了解这类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和理解语言的多样性。
1.
【湫】
水潭。
【引证】
《说文》。按,训为下湿也。”-湫,湫隘下也。从水,秋声。春秋传曰:晏子之宅湫隘。 、 《左传·昭公三年》。注:“下也。”-湫隘嚣尘。
【组词】
湫泊、 湫水
洞穴。
【引证】
《吕氏春秋·审分》-此之谓定性于大湫。
2.
【室】
(会意。从宀从至。人到屋中就停止了。本义:内室)。
同本义 。堂后之正室。古人房屋内部,前叫“堂”,堂后以墙隔开,后部中央叫“室”,室的东西两侧叫“房”。
【引证】
《说文》。段注:“古者前堂后室。释名曰:“室,实也,人物实满其中也。”-室,实也。 、 《易·系辞》传-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古者宫室贵贱同称。 、 《说文系传》-室,堂之内,人所安止也。 、 《礼记·曲礼上》疏-若通而言之,则宫室通名,故《尔雅》云,“宫谓之室,室谓之宫。”别而言之,论其四面穹隆则曰宫,因其贮物充实则曰室。” 、 《礼记·问丧》-入室又弗见也。
【组词】
室间、 室庑、 室温、 室隅、 登堂入室;室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