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06: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06:04
牝鸡(pìn jī):字面意思是指雌性的鸡。在汉语中,这个词汇常常用来比喻女性,尤其是指那些在家庭或社会中扮演主导或决策角色的女性。这个词汇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暗示女性不应越权或超越传统性别角色。
在文学作品中,“牝鸡”常用于描述那些在家庭中强势或干预男性事务的女性,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批评那些行为过于强势或不守妇道的女性。在专业领域,这个词汇较少使用,因为它带有较强的情感色彩和性别偏见。
同义词:悍妇、泼妇、女强人(中性或褒义) 反义词:贤妻良母、淑女
“牝鸡”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牝”指雌性,“鸡”即家禽鸡。在古代社会,由于性别角色的严格划分,女性若在家庭或社会中扮演过于强势的角色,常被用“牝鸡”来比喻,暗示其行为不合传统规范。
在**传统文化中,“牝鸡”这个词汇反映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性别角色和行为规范的严格要求。它体现了对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角色的限制和期望,即女性应保持温柔、顺从的传统美德。
这个词汇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那些不遵守传统性别角色的女性,可能会引起对这些女性的批评或不认同。
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的使用已经大大减少,因为它带有明显的性别歧视色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倾向于使用中性或褒义的词汇来描述女性的不同角色和行为。
在创作中,可以将“牝鸡”这个词汇用于讽刺或批判那些固守传统性别角色的社会现象,或者用于描述那些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勇敢挑战传统规范的女性角色。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只雄壮的雌鸡在鸡群中昂首阔步,象征着那些在社会中敢于挑战传统角色的女性。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dragon lady”(龙女)等,这些词汇同样用来描述那些强势或不守传统性别角色的女性,但每个文化对其的接受程度和使用情境各有不同。
“牝鸡”这个词汇在现代社会中的使用已经大大减少,反映了社会对性别角色认知的变化。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我们应该更加注意词汇的选择,避免使用带有性别歧视色彩的词汇,促进性别平等和尊重。
1.
【牝】
(形声。从牛,匕(bǐ)声。依甲骨文,“匕”为雌性动物的标志。本义:雌性的禽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牝,畜母也。 、 《易·坤》-利牝马之贞。 、 《易·离》-畜牝牛,吉。 、 《书·牧誓》-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组词】
牝朝、 牝牡
2.
【鸡】
(形声。从鸟,奚声。本义:家禽名。雄鸡可以报晓) 鸟纲雉科家禽,品种很多,喙短锐,有冠与肉髯,翅膀短,尤指普通家鸡(Gallus gallus)。
【引证】
《说文》-雞,知时兽也。从隹,奚声。籀文从鳥。 、 《汉书·五行志》-雞者,小兽,主司时起居人。 、 《礼记·月令》-食菽与雞。 、 《礼记·曲礼》-雞曰翰音。 、 《易·说卦传》-巽为雞。 、 《周礼·大宗伯》-工商执雞。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鸡犬相闻。 、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鸡栖于厅。
【组词】
鸡男、 鸡坊、 鸡肤、 鸡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