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1:52: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1:52:09
刘海蟾:刘海蟾是**道教中的一个神话人物,全真道祖师之一,被尊为“刘海蟾真人”。相传他是宋代道士,擅长炼丹和养生之术,后来得道成仙。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刘海蟾常被描绘为仙风道骨、超凡脱俗的形象,如在道教相关的诗歌或小说中。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刘海蟾可能不常被提及,但在讨论道教文化或历史人物时可能会出现。 专业领域:在道教研究、古代史等专业领域,刘海蟾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同义词:刘海蟾真人的同义词可能包括“刘海真人”、“刘真人”等,都是指同一位道教祖师。 反义词:由于刘海蟾是一个特定的历史人物,没有直接的反义词。
刘海蟾的名字来源于其传说中的身份和事迹。在道教文献中,他的名字多次被提及,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形象和故事逐渐丰富和完善。
刘海蟾在道教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故事和形象体现了古代人对长生不老和超自然能力的向往。
提到刘海蟾,可能会联想到宁静的山林、古老的炼丹炉和飘渺的仙境,给人一种神秘和超脱的感觉。
在参观道教寺庙时,可能会看到刘海蟾的雕像或壁画,这让我对道教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兴趣。
在创作一首关于道教的诗歌时,可以这样写:“刘海蟾真人,炼丹炉中火,千年一梦,仙风道骨。”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仙人(刘海蟾)在山林中炼丹,周围是缭绕的烟雾和静谧的自然声音,给人一种宁静和超脱的感觉。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刘海蟾的人物,但类似的神话人物,如希腊神话中的赫尔墨斯,也有着类似的神通和智慧。
刘海蟾作为一个道教神话人物,不仅丰富了*传统文化,也反映了人类对长生不老和超自然能力的永恒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文化符号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
1.
【刘】
(形声。从金,从刀,丣(yǒu)声。本义:杀,戮)。
同本义(含有大规模杀戮的意思)。
【引证】
《诗·周颂·武》-胜殷遏刘,耆代尔功。 、 《书·盘庚上》。孔传:“刘,杀也。”-重我民,无尽刘。 、 《方言》卷一-秦晋宋卫之间谓杀曰刘,晋之北鄙亦曰刘。 、 《左传·成公十三年》-芟夷我农功,虔刘我边垂。(虔:杀戮)。
2.
【海】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引证】
《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 、 《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祖天地之左海也。 、 《孟子·告子下》-孙叔敖举于海。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前途似海。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半壁见海日。
【组词】
近海、 沿海、 海岳、 海藏
3.
【蟾】
(形声。从虫,詹(zhān)声。本义:蟾蜍(chú)简称“蟾”,即癞哈蟆)。
同本义。
【引证】
元·元好问《蟾池》-小蟾徐行腹如鼓。
【组词】
蟾壶、 蟾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