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26: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26:05
枭杰(xiāo jié)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枭”和“杰”。其中,“枭”通常指猛禽,如猫头鹰,也用来形容勇猛、狡猾或残忍的人;“杰”则指杰出、卓越的人。结合起来,“枭杰”通常指那些既勇猛又杰出的人物,尤其是在军事或政治领域中。
“枭”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原指猫头鹰,后来引申为勇猛、狡猾的含义。“杰”字则较晚出现,源自对杰出人物的赞美。两个字的结合,体现了汉语中通过组合创造新词的特点。
在**传统文化中,“枭杰”常与乱世英雄相联系,如三国时期的诸多人物。这些人物往往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下展现出非凡的领导力和战略眼光。
“枭杰”这个词给人一种强烈的印象,既有勇猛的正面形象,也有狡猾或残忍的负面联想。这种复杂的情感反应可能源于对历史人物的复杂评价。
在现实生活中,我很少直接使用“枭杰”这个词,但在阅读历史书籍或观看历史剧时,这个词常常出现在对历史人物的描述中。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下,枭杰独行,星辰为其引路,风声为其伴奏。”
想象一个身披战甲的将军,在夜色中独自巡视战场,背景音乐是深沉的管弦乐,这样的场景与“枭杰”的意象相得益彰。
在英语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warrior-hero”或“strategic genius”来近似表达“枭杰”的含义。
“枭杰”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它不仅描述了一个人的勇猛和杰出,还隐含了其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复杂角色。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语言的细微差别和文化背景。
1.
【枭】
(会意。从鸟,头在木上。本义:指一种恶鸟,捕捉后悬头树上以示众)。
猫头鹰。
【引证】
《说文》-枭,不孝鸟也。日至捕枭磔之,从枭头在木上。 、 《汉书·郊祀志》。注:“孟康曰,枭鸟食母,破镜兽食父,黄帝欲绝其类,使百吏祠皆用之。如淳曰,汉五月五日作枭羹以赐百官。”-用一枭破镜。 、 《诗·大雅·瞻卬》-为枭为鸱。 、 《汉书·司马相如传》-射游枭。 、 《汉书·郊祀志》-鸱枭群翔。 、 唐·白居易《凶宅》诗-枭鸣松桂枝。
【组词】
枭奴、 枭獍
2.
【杰】
(形声。从人,桀(jié)声。杰为傑的俗字。本义:才智出众的人)。
同本义。
【引证】
《白虎通圣人引辨名记》-五人曰茂,十人曰选,百人曰俊,千人曰英,倍英曰贤,万人曰杰,万杰曰圣。 、 《礼记·月令》-命太尉赞杰俊。 、 《孟子》-俊杰在位。 、 《战国策·齐策》-小国英杰之士。 、 《荀子·儒效》-英杰化之。 、 《汉书·高祖纪》-子房、萧何、韩信,三者皆人杰也。
【组词】
人杰、 英杰、 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