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23: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23:57
“令望”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某人或某事物具有的良好声望或威望。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令人尊敬的声望”。
在文学作品中,“令望”常用来形容那些德高望重、受人尊敬的人物,如“他在学术界的令望无人能及”。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那么常用,但在正式或庄重的场合,如颁奖典礼或纪念活动中,可能会听到。在专业领域,如法律、医学等,这个词可以用来描述那些在该领域内享有极高声望的专家。
这些同义词在细微差别上可能体现在语气和正式程度上,而反义词则完全相反,指的是缺乏知名度或尊重。
“令望”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汉语,其中“令”有美好、优秀的含义,“望”则指声望或期待。在历史演变中,这个词一直保持着其正面和尊敬的含义。
在**文化中,“令望”常常与儒家思想中的“君子”概念相联系,强调个人品德和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常用来表彰那些对社会有积极贡献的人物。
“令望”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尊敬和钦佩。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各自领域内做出卓越贡献,受到广泛尊重的人物。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个学术会议上听到一位著名学者的演讲,他的知识和见解让我深感敬佩,他的令望在会场上显而易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令望”:
在知识的海洋中,他如灯塔般照亮,
令望如潮,智慧的波涛汹涌。
视觉上,“令望”可能让我联想到一位老者在讲台上演讲,台下听众全神贯注的场景。听觉上,可能是庄重而深沉的演讲声音,充满智慧和力量。
在英语中,“令望”可以对应为“prestige”或“renown”,这些词汇在西方文化中也用来描述某人或某事物的崇高声望。
“令望”这个词汇在中文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它不仅描述了某人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还体现了对其品德和成就的尊重。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能够增强我的表达深度和正式性。
1.
【令】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集聚的“集”;下面是“人”,象跪在那里听命。从集从人,表示集聚众人,发布命令。本义:发布命令)。
同本义(上对下有所指示)。
【引证】
《说文》-令,发号也。 、 《诗·齐风·东方未明》-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 《孟子·离娄上》-既不能令,又不受命。 、 《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 、 陈寿《三国志》-令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 、 《史记·陈涉世家》-召令徒属曰。 、 《战国策·齐策》-乃下令。
2.
【望】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臣”象眼睛,下面是“壬”(tǐng)。象一个人站在土地上远望。小篆又加“月”字,表望的对象。本义:远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疑当训远视也。-望,出亡在外望其还也。 、 《玉篇》-望,远视也。 、 《礼记·内则》。注:“望视,远视也。”-豕望视而交睫腥。 、 《庄子·胠箧》-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 、 《庄子·天运》-望之而不能见也,逐之而不能及也。 、 《荀子·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韩非子·喻老》-扁鹊望桓侯。 、 唐·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 、 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风烟望五津。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潭西南而望。
【组词】
望台、 望楼、 望阙、 望乞、 望国、 望睹、 望乡、 望祭、 望拜、 望祀、 望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