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9:13: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9:13:13
寻章摘句 的字面意思是寻找并摘录文章中的精彩句子或段落。基本含义是指在阅读或研究过程中,特意挑选出有代表性、有价值或精彩的语句进行记录或引用。
“寻章摘句”一词源自*古代文人的阅读惯,他们常常在阅读经典著作时,特意记录下有价值的句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行为被广泛应用于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中。
在**文化中,“寻章摘句”体现了对知识的尊重和对经典的推崇。它不仅是学术研究的一种方法,也是个人修养和文化素养的体现。
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专注和细致。联想到了学者在书房中认真阅读和记录的场景,感受到一种对知识的敬畏和追求。
在我的学*过程中,我经常使用“寻章摘句”的方法来记录和整理阅读材料中的重要信息,这有助于我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书海的波涛中,我寻章摘句,/ 每一句都是智慧的珍珠。”
视觉上,我联想到一位学者在安静的书房中,手持笔和笔记本,认真地记录着书中的精彩句子。听觉上,可能是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的声音,或是书页翻动的轻柔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quoting selectively”或“picking out key phrase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思相似,都是指有选择地引用或记录。
“寻章摘句”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体现了对知识的尊重,也是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方法。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要有选择地吸收和利用信息,以提高我的学效率和表达质量。
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1.
【寻】
(会意。从工口,从又(彐)寸。本义:八尺为寻) 中国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引证】
《说文》。度人之两臂为寻,八尺也。-尋,绎理也。 、 《方言一》-寻,长也。周官之法,度广为寻。 、 《诗·鲁颂·閟宫》。传:“八尺曰寻。”-是寻是尺。 、 《大戴礼记·主言》-舒肘知寻。 、 《小尔雅》-度寻舒两肱也。 、 《史记·张仪传》。索隐:“七尺曰寻。按,程氏瑶田云,度广曰寻,度深曰仞。皆伸两臂为度。度广则身平臂直,而适得八尺;度深则身侧臂曲,而仅得七尺。其说精巧,寻仞皆以两臂度之,故仞亦或言八尺,寻亦或言七尺也。”-蹄间三寻。 、 《左传·成公十二年》-争寻常以尽其民。 、 《国语·晋语》-无寻尺之禄。 、 《三国演义》-千寻铁锁沉江底。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深逾寻丈。
寻找。
【引证】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寻向所志。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寻视其侧。 、 《后汉书·张衡传》-寻其方面。
【组词】
寻事、 寻门路不着、 寻瑕索瘢、 寻疵责人、 寻孔讨气、 寻宿儿
2.
【章】
(会意。从音十。音指音乐,“十”是个位数已终了的数,合起来表示音乐完毕。本义:音乐的一曲)。
同本义。今称“乐章”。
【引证】
《说文》-章,乐竟为一章。 、 《礼记·曲礼》。疏:“谓乐书之篇章。”-读乐章。 、 苏轼《前赤壁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 《史记·吕太后本纪》-王乃为歌诗四章,令乐人歌之。
【组词】
章夏
3.
【摘】
(形声。小篆字形,从手,啻(chì)声。本义:用手采下或取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摘,摭果树实也。 、 《广雅》-摘,取也。 、 《新唐书·承天皇帝传》-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以摘之。 、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摘而藏之。
【组词】
摘胆剜心、 摘肩儿、 摘青、 摘瓜抱蔓、 摘桃子、 摘棉花;摘苹果
4.
【句】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从丩(jiū),象绳丝缠结之状)。“丩”亦兼表字音。①(gōu)本义:弯曲。②句子。
语句;诗句。
【引证】
《诗·关雎》疏。按,取稽留可钩之意,曲画以识之者也。说文瞿下曰:读如章句之句,则后汉时已转其音如今言屦。-句者,局也。联字分疆,所以局言者也。周伯琦曰:“语绝为句。”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驴上得句。 、 、 宋·王安石《伤仲永》-书诗四句。 、 宋·沈括《梦溪笔谈》-蒙蒙之句。
【组词】
句式、 句语、 句投、 句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