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13: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13:13
剽夺(piāo duó)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通过暴力或非法手段夺取他人的财物或权益。它通常带有贬义,指的是一种不正当的、侵犯他人权利的行为。
剽夺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
同义词:
反义词:
剽夺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剽”字原指轻捷、快速,后来引申为掠夺、抢夺的意思;“夺”字则直接表示夺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剽夺”一词。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剽夺可能被视为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在商业环境中,剽夺知识产权或商业机密可能导致企业声誉受损,甚至面临法律诉讼。
剽夺一词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不公平、不道德和暴力。它可能引发人们对正义和道德的思考,以及对受害者同情和对加害者的谴责。
在个人生活中,剽夺的概念可能体现在对他人创意的尊重上。例如,在学术或艺术领域,尊重原创性和知识产权是非常重要的,避免剽夺他人的劳动成果。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剽夺来表达对不公正行为的谴责:
在黑暗的角落,
剽夺者悄然行动,
掠走了光明,
留下了无尽的哀伤。
剽夺可能让人联想到黑暗、暴力和混乱的场景。在视觉上,可以想象一群人在争抢财物,场面混乱不堪;在听觉上,可能伴随着尖叫声和呼救声。
在不同语言中,剽夺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plunder”或“steal”,它们在语义上与剽夺相近,但具体用法和文化内涵可能有所差异。
剽夺是一个具有强烈负面色彩的词汇,它提醒我们在社会生活中要尊重他人的权益,避免不正当的行为。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剽夺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1.
【剽】
(形声。从力,票声。本义:抢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古书多以剽为之。-勡,劫人也。 、 《汉书·贾谊传》-白昼大都之中,勡吏而夺之金。 、 《史记·酷吏传》。索隐:劫也。-俱攻剽为群盗。
【组词】
剽掠、 剽攻、 剽拂、 剽夺、 剽虏、 剽伤
2.
【夺】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象振翅欲飞的鸟,下面是手(又、寸),其意思是:这只振翅欲飞的鸟,眼看着就要从手中失脱掉。本义:丧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夺,手持隹失之也。 、 《礼记·仲尼燕居》。注:“犹乱也。”-给夺慈仁。 、 《素问·通评虚实论》-精气夺则虚。 、 《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荀子·富国》-勿夺农时。
【组词】
夺宗、 夺气、 夺魄、 夺胆、 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