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3:42: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3:42:56
剽劫(piāo jié)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通过暴力或欺诈手段抢夺他人的财物。这个词汇通常带有强烈的负面含义,描述的是一种非法和不道德的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剽劫可能被用来描绘犯罪场景或反面人物的行为,增强故事的紧张感和冲突。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抢劫,或者用来比喻某些不正当的商业行为。在法律和犯罪学专业领域,剽劫**是一个精确的术语,用来指代特定的犯罪行为。
同义词:抢劫、掠夺、劫掠 反义词:保护、捐赠、施舍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具体情境的适用性。例如,“抢劫”更常用于日常对话,而“剽劫”则带有更强烈的负面色彩和法律意味。
剽劫这个词汇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剽”字原指轻捷、快速,后来引申为抢夺;“劫”字则直接与暴力和强迫相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描述暴力抢夺行为的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剽劫**被视为极其恶劣的行为,与道德和法律的规范相悖。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仍然与犯罪和法律问题紧密相关,是社会治安和法律教育中的重要概念。
剽劫这个词汇通常会引起人们的恐惧和厌恶,因为它涉及到暴力和财产损失。在个人层面,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不安全感和社会秩序的破坏。
在日常生活中,剽劫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通过新闻报道和法律教育,人们对这个词汇的理解和认识是普遍存在的。例如,当听到有关抢劫案的新闻时,人们会立即理解并感受到**的严重性。
在创作中,剽劫可以被用来构建紧张的情节或描绘复杂的角色。例如,在一部侦探小说中,主角可能需要解决一系列的剽劫案,这些案件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阴谋。
剽劫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黑暗的街道、尖叫声和警笛声。在视觉上,可能会想象到蒙面的人、破碎的玻璃和混乱的场景。
在不同语言中,描述类似行为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概念相似。例如,英语中的“robbery”和“theft”虽然具体含义略有不同,但都涉及到非法获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剽劫这个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涉及到法律、道德和社会秩序等重要概念。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提高语言的精确性和表达的深度。通过对剽劫的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如何反映和塑造我们对世界的认知。
1.
【剽】
(形声。从力,票声。本义:抢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古书多以剽为之。-勡,劫人也。 、 《汉书·贾谊传》-白昼大都之中,勡吏而夺之金。 、 《史记·酷吏传》。索隐:劫也。-俱攻剽为群盗。
【组词】
剽掠、 剽攻、 剽拂、 剽夺、 剽虏、 剽伤
2.
【劫】
(会意。从力,去声。本义:以强力使对方欲去而不得)。
威胁;威逼。
【引证】
《说文》-劫,人欲去,以力胁止,曰劫。 、 《礼记·儒行》-劫之以众。 、 《战国策·秦策》-已珉欲以齐秦劫魏。 、 《荀子·解蔽》-故口可劫而使墨云。 、 《淮南子·精神》-不可劫以死生。 、 《汉书·高帝纪》-因以劫众。 、 宋·苏洵《六国论》-积威所劫。
【组词】
劫杀、 劫略、 劫盟、 劫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