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2:22: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2:22:09
词汇“作挞”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似乎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因此,我将基于假设进行分析,假设“作挞”是一个可能的词汇组合,其中“作”通常意味着“做”或“制造”,而“挞”可能指的是“鞭挞”或“惩罚”。基于这个假设,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分析:
由于“作挞”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考证。如果它是一个组合词,那么“作”和“挞”的词源可以分别追溯到古代汉语中表示“做”和“鞭打”的词汇。
在强调纪律和规则的社会中,“作挞”可能被视为维护秩序和正义的手段。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惩罚的态度和实施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由于“作挞”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经历中可能较少遇到。但如果在一个强调规则和纪律的环境中,可能会遇到类似的情境。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作挞”来象征正义的力量或对错误行为的纠正:
由于“作挞”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存在。但如果考虑其含义,不同文化中可能有类似的表达,如英语中的“punishment”或“penalty”。
尽管“作挞”不是一个常见词汇,通过假设和分析,我们可以理解它在特定语境下的可能含义和用法。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概念和情感。
1.
【作】
(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作,起也。 、 《易·离》-明两作。 、 《书·无逸》-作其即位。 、 《诗·秦风·无衣》-与子偕作。 、 《考工记》-或作而行之。 、 《周礼·士师》-凡作民。 、 《仪礼·特牲礼》-三献作止爵。 、 《礼记·礼运》-后圣有作。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而后作焉。 、 《论语·先进》-舍瑟而作。 、 《礼记·少仪》-客作而辞。 、 宋·苏轼《画佛赞》-如日出时,眠者皆作。 、 方苞《狱中杂记》-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
【组词】
作止
2.
【挞】
(形声。从手,达声。本义:用鞭子或棍子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挞,乡饮酒,罚不敬,挞其背也。 、 《周礼·闾胥》。注:“扑也。”-掌其比觵挞罚之事。 、 《周礼·小胥》-而挞其怠慢者。 、 《礼记·内则》-而挞之流血。 、 《列子·黄帝》-斫挞无伤痛。 、 唐·高适《封丘作》-鞭挞黎庶令人悲。
【组词】
鞭挞、 挞市、 挞辱、 挞笞、 挞讯、 挞通、 挞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