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01: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01:02
*安常故*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安于常规,惯旧有的方式”。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个人对现状的满足,不愿意改变或尝试新事物,倾向于保持原有的*惯和思维模式。
在文学作品中,*安常故** 常用来批评那些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人物或行为。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人固执或不愿意接受新观念。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心理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组织或个体对变革的抵制。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强调保守与创新的对立上有所不同,但都与*安常故** 的基本含义相关。
*安常故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文献,具体出处不详,但其含义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在传统文化中,尊重传统和历史是一种美德。然而,安常*故** 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中更多地被用来批评那些过于保守、不愿意接受新事物的态度。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这种态度可能被视为阻碍进步的因素。
*安常故** 这个词汇带有一种消极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固执、不愿意改变的形象。它可能让人感到沮丧,因为它暗示了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遇到过一些同事或朋友,他们因为安常故而错过了很多学和成长的机会。这种态度不仅限制了他们自己的发展,也影响了团队的进步。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时光流转,世事变迁, 安常*故者,步履蹒跚。 新风吹拂,心扉敞开, 革故鼎新,方见未来。
*安常故**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老人坐在摇椅上,周围是陈旧的家具和摆设,窗外是不断变化的世界。这种视觉联想强化了词汇的保守和停滞的意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stuck in a rut" 或 "set in one's ways",这些表达也传达了不愿意改变或接受新事物的意思。
*安常故* 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保持开放和适应新事物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是一个批评保守态度的词汇,也是一个鼓励我们不断学和进步的警示。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对变革和创新的态度。
有安常习故乐于无事之论,有变古更法喜于敢为之论。
彼~之流。
1.
【安】
(会意。从“女”在“宀”下,表示无危险。本义:安定;安全;安稳)。
同本义。
【引证】
《尔雅》-安,定也。 、 《庄子·天地》-共给之为安。 、 《周书·谥法》-好和不争曰安。 、 《仪礼·少牢礼》-心皆安下切上。 、 《易·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 、 《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安如山。 、 宋·苏洵《六国论》-然后得一夕安寝。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谢庄遂安。
【组词】
安睡;安寝;安抵、 心神不安;坐立不安;安枕、 安帖、 安席
2.
【常】
(形声。从巾,尚声。本义:旗)。
同本义。
【引证】
《书·君牙》。传:“王之旌旗画日月曰太常。-纪于太常。 、 《诗·小雅·六月》-载是常服。
3.
【习】
(会意。从羽 。从羽,与鸟飞有关。本义:小鸟反复地试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習,数飞也。 、 《礼记·月令》-鹰乃学习。 、 晋·左思《咏史》-习习笼中鸟,举翮触四隅。
4.
【故】
(形声。从攴(pū),古声。从“攴”,取役使之意。本义:缘故,原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故,使为之也。 、 《易·系辞传》-又明于忧患与故。 、 《礼记·礼运》-则是无故。 、 《国语·楚语》-夫有其故。 、 《左传·庄公十年》-既克,公问其故。 、 《史记·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史记·李将军列传》-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组词】
借故、 无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