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6 19:34: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9:34:36
数九:**传统节气中的一个术语,指的是从冬至日开始,每九天为一个单位,共九个九天,即八十一天,这段时间被称为“数九”。数九期间,天气逐渐寒冷,尤其是“三九”和“四九”,被认为是全年最冷的时期。
文学:在古代诗词中,数九常用来描绘冬日的寒冷和人们的冬日生活,如“三九严寒”、“数九寒天”。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人们常用“数九”来指代寒冷的冬季,如“现在正是数九天,要多穿点衣服”。 专业领域:在气象学和农业领域,数九被用来预测冬季的寒冷程度和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同义词:严冬、寒冬、酷寒 反义词:酷暑、炎夏、盛夏
数九的俗起源于古代,最早见于《周礼》,后在《吕氏春秋》中有详细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数九成为了民间广泛流传的节气俗。
数九在*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农民预测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民间俗和节日活动的一部分。例如,人们会在数九期间进行各种保暖和养生活动。
数九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寒冷和艰难,但同时也伴随着对春天的期待和希望。它让人们联想到家庭的温暖和团聚,以及冬日里的各种传统*俗。
在北方生活时,我深刻体会到了数九天的寒冷,每到这个时候,家里都会准备各种保暖措施,如火炉、暖气等,确保家人温暖过冬。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数九:
数九寒天雪纷纷,
梅花傲立笑春风。
待到春暖花开日,
万物复苏展新容。
数九让人联想到白雪皑皑的景象和寒风呼啸的声音,可以想象一幅冬日雪景图,或是听到寒风中传来的呼啸声。
在其他文化中,虽然没有“数九”这一特定词汇,但也有类似的节气或俗来描述冬季的寒冷,如西方的“Winter Solstice”和相关的节日俗。
数九作为一个传统节气术语,不仅反映了*的气候特点,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间俗。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社会俗,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1.
【数】
数目;数量。
【引证】
《战国策·赵策》-窃怜爱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五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组词】
报数、 数计、 数珠儿、 可被2除尽的数;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或复数;基数;单数;复数
道数,方法。
【引证】
《商君书》-故为国之数,务在垦草。
2.
【九】
(指事。本义:数词。比八大一的基数)。
同本义。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古人造字以纪数,起于一,极于九,皆指事也。二三四为积画,余皆变化其体。 、 《易·文言》传-乾玄用九,乃见天则。 、 《楚辞·九辨》序-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 、 《管子·五行》-天道以九制。
【组词】
九伯、 小九九、 九九、 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