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3:32: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3:32:40
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emorrhagic fever)是一种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严重传染病,其特点是高热、出血倾向和多器官衰竭,病死率极高,可达50%至90%。
“埃博拉”一词来源于刚果(金)的埃博拉河,197*年首次在此地区发现该病毒。随着疫情的多次爆发,这一词汇逐渐被全球广泛认知和使用。
埃博拉出血热在非洲部分地区造成了深远的社会和经济影响,包括医疗资源的紧张、经济活动的停滞以及社会恐慌的蔓延。
提及埃博拉出血热,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死亡、恐惧和无助,这种疾病的高致死率和不可预测性增加了人们的恐慌感。
在2014年的埃博拉疫情中,许多国际组织和个人志愿者前往疫区提供援助,展现了人类在面对灾难时的团结和勇气。
在诗歌中,埃博拉出血热可以被用作象征死亡和毁灭的意象,如:
在埃博拉的阴影下,生命如风中残烛,摇曳不定。
在不同语言中,如法语(fièvre hémorragique à virus Ebola)和西班牙语(fiebre hemorrágica del Ébola),埃博拉出血热的名称基本保持一致,反映了其全球性的影响。
埃博拉出血热作为一个专业术语,不仅在医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也在社会和文化层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了解这一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应对全球公共卫生挑战。
1.
【埃】
(形声。从土,矣声。本义:尘土;灰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埃,尘也。 、 《苍颉篇》-埃,谓风扬尘也。 、 《通俗文》-灰尘曰埃。 、 《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列子·黄帝》-埃不漫。 、 《离骚》-溘埃风余上征。 、 《素问·至真要大论》-风淫所胜,则太虚埃昏。 、 《荀子·劝学》-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组词】
埃尘、 埃垢、 埃土
埃及的略称。
2.
【博】
(形声。从十,尃(fū)声。“十”意思是四方中央齐备。“尃”有分布之义。本义:大)。
同本义。与“小”相对。
【引证】
《说文》-博,大通也。 、 《诗·鲁颂·泮水》-戎车孔博。 、 《淮南子·泛论》-岂必褒衣博带。 、 王逸《鲁灵光殿赋》-丰丽博敞。 、 《楚辞·招魂》-倚沼畦瀛兮遥望博。 、 《礼记·学记》-不学博依。
【组词】
宽衣博带;博硕、 博硕肥腯
3. 【拉】
4.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
5.
【血】
口语读音(多单用)。
【组词】
鸭血、 血沥沥、 血唬零喇、 血胡同、 血糊突、 血渌渌、 血心、 血的教训
6.
【热】
(形声。本义:温度高)。
同本义。跟“冷”相对。
【引证】
《素问·五常变大论》-肺甚畏热。 、 《韩非子·有度》-清暖寒热,不得不救。 、 《孟子·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立厩中仆马之间,……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 、 《列子·汤问》-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组词】
热天;热釜、 热浪;炽热;滚热;火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