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15: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15:57
词汇“宴飫”是一个较为古雅的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但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宴飫”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宴飫”的字面意思是盛大的宴会,其中“宴”指宴请宾客的聚会,“飫”则有饱食、满足的意思。结合起来,“宴飫”指的是丰盛的宴席,强调宴会的盛大和食物的丰盛。
“宴飫”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宴”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意为宴请;“飫”字则较晚出现,意为饱食。随着时间的推移,“宴飫”在现代汉语中逐渐被“宴席”、“盛宴”等词汇所替代。
在古代**,宴飫是宫廷和贵族社交的重要方式,也是展示财富和地位的手段。在特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宴飫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如庆祝、结盟、表达敬意等。
提到“宴飫”,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宫廷的繁华、贵族的奢华生活,以及那种热闹而庄重的氛围。这种联想可能会带来一种对古代文化的向往和对传统礼仪的尊重。
在现代生活中,“宴飫”一词较少直接使用,但在某些特定的文化活动或历史剧中,可能会遇到相关的场景描述。
在创作中,可以将“宴飫”融入到描述古代宫廷生活的场景中,如:
在那金碧辉煌的宫殿中,一场宴飫正在进行,宫灯璀璨,乐声悠扬,贵族们身着华服,举杯共庆。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宫廷宴会的画作,画面中人物服饰华丽,食物丰盛,气氛热烈。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乐器的声音,如古筝、笛子等。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盛大宴会也有相应的词汇,如英语中的“banquet”,法语中的“festin”,这些词汇都强调了宴会的盛大和正式。
“宴飫”作为一个古雅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不多,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理解古代社会生活和礼仪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的层次和深度。
1.
【宴】
(形声。从宀(mián),妟(yàn)声。“宀”表示房屋,“妟”是“安”意思,也有表意作用。本义:请人吃饭喝酒,聚会在一起喝酒吃饭 )。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当为宴飨正字,亦作醼,作讌。-宴,安也。 、 《易·需》。郑注:“宴,享宴也。”-君子以饮食宴乐。 、 《汉书·陈汤传》引诗六月-吉甫宴喜。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宾客大宴。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太守宴。 、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添酒回灯重开宴。
【组词】
宴犒、 宴赏、 宴饯、 宴好、 宴衍、 宴位、 宴笑、 宴娱、 宴饫;宴歌、 宴聚
2.
【饫】
吃饱。
【引证】
《玉篇》-饫,食过多。 、 《广雅》-饫,饱也,厌也。 、 杜甫《丽人行》-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 明·刘基《卖柑者言》-饫肥之肠。
又。
【引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