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56: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56:42
词汇“狎比”是一个汉语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在古代文献中有所使用。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狎比”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狎比”的字面意思是亲近而不庄重,含有轻佻、不正经的意味。在古代文献中,常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于亲密而不恰当。
“狎”字在古代汉语中有亲近、玩弄的意思,“比”字则有并列、比较的含义。两者结合,形成了“狎比”这个词汇,用来形容过于亲近而失去分寸的行为。
在古代**,人际关系中的礼节和分寸非常重要,因此“狎比”这样的行为是被视为不恰当的。这种观念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道德标准和人际交往的规范。
“狎比”这个词汇给人一种轻浮、不正经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不恰当的亲密行为或不尊重他人的态度。
在现代生活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但在讨论古代文化或历史时,可能会被提及。
在创作中,可以将“狎比”用于描述古代人物的行为,增加作品的历史感和文化深度。
由于“狎比”是一个较为抽象的词汇,可能需要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或历史**来形成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狎比”的词汇,但类似的观念在不同文化中都有体现,如西方文化中的“inappropriate intimacy”。
“狎比”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人际交往的特定看法和规范。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虽然我们不常用这个词汇,但了解其含义和用法可以增加我们对汉语词汇丰富性的认识。
1.
【狎】
(形声。从犬,甲声。从犬,犬善与人玩耍。本义:驯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狎,犬可习也。 、 《新书》-故欲以刑罚慈民,辟其犹以鞭狎狗也,虽久弗亲矣。
2.
【比】
(会意。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它与“从”字同形,只是方向相反。《说文》:“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本义:并列;并排)。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六月》-比物四骊。 、 《尔雅·释鸟》-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 、 《史记·天官书》-危东六星,两两相比曰司空。 、 《周礼·世妇》。注:“次也。”-比其具。 、 《周礼·田仆》-及献比禽。 、 《孟子·滕文公上》-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 《战国策·燕策》-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 《聊斋志异·促织》-纳比笼中。
【组词】
比肩、 比物、 比集、 比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