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1:43: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1:43:20
词汇“狎息”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旧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尝试进行以下分析:
“狎息”由两个字组成:“狎”和“息”。
结合起来,“狎息”可能指的是一种不庄重或轻佻的休息方式,或者是在亲近中的一种放松状态。
由于“狎息”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它在现代语境中可能不太常见。在古代文学或文献中,它可能用于描述某种特定的社交场合或人际关系中的行为。
由于“狎息”的生僻性,很难找到具体的例句。以下是一些假设性的例句:
“狎”字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如《左传》中有“狎侮”一词,意为轻慢侮辱。“息”字则是一个更为常见的字,其基本含义在古代和现代汉语中变化不大。
在古代社会,尤其是在等级森严的宫廷或官场中,“狎息”可能指的是一种不恰当的亲近行为,这种行为可能会被视为失礼或不敬。
对于现代人来说,“狎息”可能会引起一种轻浮或不正式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不恰当的社交行为或不尊重他人的态度。
由于“狎息”的生僻性,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狎息”用于描述某种特定的社交场合或人际关系,例如在小说中描述一个不正式的聚会或一群人之间的轻佻互动。
由于“狎息”的含义较为抽象,它可能不会直接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但可以想象在一个轻松而不正式的聚会中,人们轻松交谈和笑声的场景。
由于“狎息”是一个较为特定的汉语词汇,它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狎息”作为一个生僻词汇,其使用范围有限,但在特定的文学或历史语境中可能具有一定的意义。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更深入地理解汉语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1.
【狎】
(形声。从犬,甲声。从犬,犬善与人玩耍。本义:驯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狎,犬可习也。 、 《新书》-故欲以刑罚慈民,辟其犹以鞭狎狗也,虽久弗亲矣。
2.
【息】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息,喘也。 、 《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亦孔之。 、 《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尚不敢惕息。 、 《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则心惕息。 、 《汉书·苏武传》-武气绝,半日复息。 、 《明史·王复传》-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
【组词】
喘息、 息息、 息窒、 息响、 息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