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4:55: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55:07
市舶司:市舶司是古代管理海上贸易的官方机构,主要负责对外贸易的征税、监管和保护。它起源于唐代,发展于宋代,明清两代继续沿用,是古代对外贸易管理的重要机构。
市舶司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的“市舶使”是负责海上贸易的官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职位演变为专门的机构,即市舶司。在宋代,市舶司的职能和组织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市舶司的存在反映了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视和控制,它不仅是一个经济机构,也是政治和法律的体现。市舶司的运作影响了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关系,也塑造了当时的国际贸易格局。
市舶司这一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繁荣和开放,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政府对贸易的严格控制。它可能激发人们对历史的好奇和对古代贸易方式的思考。
在历史学*中,市舶司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帮助理解古代**的经济政策和对外关系。在现代生活中,这一词汇可能用于学术讨论或历史普及。
在创作历史小说时,市舶司可以作为一个关键的背景元素,展现古代贸易的复杂性和官员的智慧。
市舶司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港口的繁忙景象,船只往来,商人云集,以及官员忙碌的身影。这些场景可以通过绘画或视频来表现。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市舶司的机构可能包括中世纪欧洲的“海关”或“贸易行会”,它们在各自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下扮演着类似的角色。
市舶司这一词汇对于理解*古代的贸易政策和国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历史学研究的对象,也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市舶司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的社会经济状况。
1.
【市】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之”(往),下面是“兮”,表市场嘈杂声。本义:市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古者神农作市,或曰祝融也。-市,买卖之所也。 、 《管子·乘马》-市者,货之准也。 、 《周礼·司市》-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 、 《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注-因井田以为市,故俗语曰市井。 、 《论语》-肆之市朝。 、 《孟子·梁惠王上》-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 、 唐·白居易《卖炭翁》-市南门外泥歇。 、 明·刘基《卖柑者言》-置于市,贾十倍。
【组词】
市征、 市曹、 市声、 市人、 市吏、 市刑、 市司
2.
【舶】
(形声。从舟,白声。本义:大船,海船) 同本义。
【引证】
郦道元《水经注》-昔孙权装大船,名之曰“长安”亦曰大舶。
【组词】
舶物、 舶主、 舶来、 舶船、 舶贾
3.
【司】
(指事。甲骨文字形,表示一个人用口发布命令,有统治、管理义。从反后,意思说,与帝王“后”相对为“司”,即有司。本义:职掌,主管)。
同本义(含负责掌握、处理之意)。
【引证】
《说文》-司,臣司事于外者。 、 《广雅》-司,臣也。 、 《小尔雅》。按,周官四十有一司,司者,理其事也。-司,主也。 、 《周礼·师氏》-司王朝。 、 《广雅》-司,主也。 、 《礼记·曲礼》。疏:“凡言司者,总其领也。”-曰司徒。 、 《韩非子·三守》-至于守司囹圄,禁制刑罚,人臣擅之,此谓刑劫。 、 《韩非子·扬权》-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 、 宋·苏轼《教战守》-役民之司盗者,授之以击刺之术。
【组词】
各司其事;司籍、 司掌、 司方、 司铎、 司衡、 司勋、 司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