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0:20: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0:20:25
烟突(yān tū)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烟囱,即用来排放烟雾的管道。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主要用于描述工业或家庭中用于排烟的设施。
烟突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烟”和“突”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突”有突出的意思,因此“烟突”即指突出的烟的出口。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这个词的使用逐渐集中在描述工业设施中的排烟系统。
在工业革命时期,烟突成为工业化的象征,代表了生产力和技术进步,但同时也引发了环境污染的问题。在现代社会,烟突更多地与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相关联。
烟突可能让人联想到工业化的景象,带来一种混合的情感:一方面是技术进步的骄傲,另一方面是对环境破坏的担忧。
在日常生活中,烟突可能出现在讨论家庭装修或环境保护的话题中。例如,在选择壁炉或烟囱时,人们会考虑烟突的设计和效率。
在诗歌中,烟突可以被描绘为连接天地的管道,象征着人类活动与自然界的互动。
烟突的视觉联想可能包括黑烟滚滚的景象,而听觉联想可能是烟囱中烟雾流动的声音。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chimney”,德语中的“Schornstein”,都指代类似的排烟设施,但其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含义可能有所不同。
烟突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物体,还承载了工业化、环境保护等多重社会文化意义。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社会变迁和文化内涵。
1.
【烟】
(形声。从火,因声。本义:物质因燃烧而产生的气体)。
同本义。
【引证】
陆机《连珠》-火壮则煙微。 、 《后汉书·蔡邕传》-煙炎之毁熸。 、 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烟焰迷漫。 、 明·刘基《卖柑者言》-烟扑口鼻。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烟炎张天。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烟焰雾雨。 、 唐·杜牧《阿房宫赋》-烟斜雾横(互文,表烟雾斜横。斜 横:升腾缭绕)。
【组词】
烟火邻居、 烟扛扛、 烟爨、 烟蓬、 烟祀、 烟尘、 烟井、 烟火、 烟焰、 夕烟、 风烟、 油烟;炊烟
2.
【突】
(会意。从穴,从犬。本义:犬从洞穴中突然窜出)。
狗从穴中突然而出。
【引证】
《说文》。徐锴系传:“犬匿于穴中伺人,人不意之,突然而出也。”-突,犬从穴中暂出也。 、 《汉书·刑法志》。注:“恶马也。”-是犹以鞿而御駻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