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6:04: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6:04:43
词汇“狎兽”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从字面意思来看,“狎”通常指亲近而不庄重,或者玩弄、戏弄,而“兽”则指动物,尤其是指野兽。将这两个字组合起来,“狎兽”可能指的是对野兽进行不恰当的亲近或戏弄。
“狎兽”可能指的是一种对野兽的不恰当或不尊重的行为,这种行为可能出于好奇、娱乐或其他非专业的目的。
由于“狎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不太常见。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描述一种危险或不道德的行为,尤其是在涉及野生动物保护的主题时。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会被使用,除非是在特定的讨论野生动物行为的场合。
由于“狎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不太清楚。它可能是由“狎”和“兽”两个字组合而成,用以描述一种特定的行为。
在强调野生动物保护和动物福利的社会背景下,“狎兽”这样的词汇可能会被用来批评那些不尊重动物的行为。
这个词汇可能会引起人们对动物福利的关注,以及对那些不尊重生命行为的反感。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会被使用,除非是在讨论野生动物保护或动物福利的特定场合。
在创作中,可以将“狎兽”作为一个象征,用来描述人类对自然界的不尊重或滥用。
由于“狎兽”涉及野生动物,它可能会让人联想到野生动物的图片或纪录片,以及相关的自然声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狎兽”的词汇,但类似的观念可能存在于强调动物保护的文化中。
“狎兽”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醒我们在与野生动物互动时要保持尊重和谨慎。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讨论动物福利和环境保护的话题。
1.
【狎】
(形声。从犬,甲声。从犬,犬善与人玩耍。本义:驯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狎,犬可习也。 、 《新书》-故欲以刑罚慈民,辟其犹以鞭狎狗也,虽久弗亲矣。
2.
【兽】
(象形。小篆字形。上象耳,中象头,下象足踩地。兽本是禽兽的总称。古另有“獸”字,指捕捉禽兽的活动。二字通用。本义:禽兽的总称)。
四足的哺乳动物,多指野兽。
【引证】
《说文》-兽,守备者。 、 《尔雅·释鸟》-四足而毛谓之兽。 、 《释兽释文》。按,兽中可畜养者则曰兽。-兽毛虫总号。 、 《周礼·庭氏》注-兽,狐狼之属。 、 《周礼·兽人》-大兽公之。 、 《诗·小雅·车攻》-搏兽于敖。 、 曹操《却东西门行》-猛兽步高岗。 、 《战国策·齐策》-兽同足者而俱行。 、 《淮南子·说山训》-山有猛兽。 、 《史记·货殖列传序》-山深而兽往之。
【组词】
兽目、 兽工、 兽人、 兽骇、 兽吻、 兽臣、 兽头大门、 兽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