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0:25: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0:25:37
“狎媟”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xiá xiè”,字面意思是指亲近而不庄重,含有轻佻、不正经的意味。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或态度不够严肃,带有一定的贬义。
在文学作品中,“狎媟”可能用来描绘人物的性格或行为,如《红楼梦》中对某些人物的描写。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正式或文学性的语境中,它能够传达特定的情感色彩。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可能会用这个词汇来描述某些人际交往中的不当行为。
“狎媟”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其演变过程中保留了原有的贬义色彩。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汇就已经出现,并且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保留其基本含义。
在**传统文化中,庄重和礼仪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狎媟”这样的词汇往往带有负面的社会评价。在现代社会,虽然人们对于行为的宽容度增加,但这个词汇仍然用来批评那些不够尊重他人或场合的行为。
“狎媟”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它让我联想到不恰当的玩笑、不尊重他人的行为,以及在正式场合的不适当举止。这种联想可能会影响我对于某些人的第一印象。
在我的生活中,我尽量避免表现出“狎媟”的行为,尤其是在正式的工作场合或与长辈交往时。我认为保持适当的庄重和尊重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狎媟”:
春风不识庄重意,
狎媟柳絮轻飘摇。
人间正道是沧桑,
莫让轻佻误了桥。
在视觉上,“狎媟”可能让我联想到轻浮的姿态、不正经的笑容;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轻佻的语调或不恰当的笑话。
在英语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flippant”或“insolent”来描述类似的行为或态度。
“狎媟”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有着特定的含义和情感色彩,它提醒我们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中保持适当的庄重和尊重。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我更好地传达我的意图和情感。
1.
【狎】
(形声。从犬,甲声。从犬,犬善与人玩耍。本义:驯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狎,犬可习也。 、 《新书》-故欲以刑罚慈民,辟其犹以鞭狎狗也,虽久弗亲矣。
2.
【媟】
轻侮;不恭敬。
【引证】
《说文》-媟,孈也。 、 《汉书·枚皋传》-好媟戏,以故得媟黩贵幸。 、 《新书·道术》-接遇慎容谓之恭,反恭为媟。
【组词】
媟笑、 媟黩
过于亲昵而不庄重。
【引证】
《汉书·贾山传》。师古曰:“媟,狎也。”-古者大臣不媟。 、 《诗·小雅·宾之初筵序》-幽王荒废,媟近小人。 、 唐·皮日休《鄙孝议上》-伤之者不敬,吮之者过媟,是以圣贤不为也。
【组词】
媟近、 媟狎、 媟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