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6:43: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6:43:22
“居利思义”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在追求利益的同时考虑到道义。这个成语强调在处理事务时,不仅要考虑经济利益,还要考虑道德和正义,不能为了利益而牺牲原则和道德。
在文学作品中,“居利思义”常用来描述那些在商业或政治活动中能够兼顾利益和道德的人物。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劝诫他人在追求个人利益时不要忘记道德底线。在专业领域,如商业伦理学中,这个成语被用来讨论如何在商业决策中平衡利益和道德责任。
同义词“义利兼顾”和“利义并重”都强调了利益和道义的平衡,但“居利思义”更侧重于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不忘道义。反义词“唯利是图”和“利欲熏心”则强调了只追求利益而忽视道德的行为。
“居利思义”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在追求个人或集体利益时,不应忽视道德和社会责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成为指导人们行为的重要原则。
在**传统文化中,“居利思义”是儒家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个人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应遵循道德规范。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用来指导商业行为、政治决策和个人生活,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道德和利益平衡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人以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那些在复杂环境中能够坚守道德底线的人。它鼓励人们在面对诱惑时保持清醒和坚定,不因短期利益而牺牲长期价值。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商业决策,需要在利益和道德之间做出选择。这时,“居利思义”的原则帮助我做出了更符合长远利益的决策。
在诗歌中,可以将“居利思义”融入到对现代社会价值观的反思中:
在繁华的都市中,
人们追逐着利益的影子,
但愿我们能居利思义,
不让道德的光芒黯淡。
在视觉上,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十字路口,一边是金钱的诱惑,一边是道德的指引。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一段对话,其中一个人在劝诫另一个人不要忘记初心和原则。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用“Prudence”(审慎)和“Ethics”(伦理)来表达,强调在追求利益时要有道德考量。不同文化中对利益和道德平衡的重视体现了人类共同的价值观。
“居利思义”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生活哲学。在面对复杂决策时,这个成语提醒我要兼顾利益和道德,做出更明智的选择。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这个成语的深层含义,并希望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实践这一原则。
居利思义,在约思纯,有守心而无淫行。
1.
【居】
(象形。金文字形,是“踞”的本字,象人曲胫蹲踞形。本义:蹲着)。
同本义 同: 踞
【引证】
《说文》-居,蹲也。从尸,古者居从古,俗居从足。 、 《史记》-不宜居见长者。 、 《左传》-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
2.
【利】
(会意。从刀,从禾。表示以刀断禾的意思。本义:刀剑锋利,刀口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利铦也。 、 《易·系辞》-其利断金。 、 《老子》-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荀子·劝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孟子·公孙丑下》-兵革非不坚利也。
3.
【思】
多胡须的样子
【组词】
于思
4.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