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4:49: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4:49:58
旷若发矇(kuàng ruò fā méng)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像突然解开了蒙蔽”,比喻突然间明白过来,恍然大悟。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瞬间的领悟,通常用于描述在长时间困惑或不解之后,突然间理解了某个问题或情况。
在文学作品中,旷若发矇常用来形容主人公在经历了某种启示或顿悟后的心理状态。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词来形容自己在某个瞬间突然明白了之前一直困惑的事情。在专业领域,如哲学或心理学,这个词可以用来描述认知上的突破或理解上的飞跃。
同义词:恍然大悟、豁然开朗、茅塞顿开 反义词:迷惑不解、茫然无知、一知半解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表达上各有侧重,恍然大悟和豁然开朗更强调领悟的突然性和心理的开放感,而迷惑不解和茫然无知则强调困惑和无知的状态。
旷若发矇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突然领悟”这一心理状态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表达瞬间领悟的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与的修行和道教的内观有关。旷若发矇这个成语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这种文化背景,强调通过内在的思考和体验达到领悟的状态。
使用旷若发矇这个词汇时,我联想到的是一种解脱和喜悦的情感。它让我想到在长时间的努力和探索后,终于找到了答案或理解了某个复杂问题的满足感。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我经常遇到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有一次,我在研究一个复杂的项目时,突然间旷若发矇,所有的数据和信息都串联起来了,这种瞬间的领悟让我感到非常兴奋和满足。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旷若发矇:
夜深人静时,思绪如潮涌,
忽有一线光,**旷若发矇**。
迷雾散尽后,真理显真容,
心海波澜起,悟道在今宵。
在视觉上,旷若发矇让我联想到一个人站在迷雾中,突然间迷雾散去,眼前豁然开朗的场景。在听觉上,它可能伴随着一种清脆的响声,如同解开了一个复杂的谜题。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uddenly see the light”或“have an epiphany”,这些表达也强调了瞬间的领悟和理解。
旷若发矇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瞬间领悟的心理状态。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以及它在文化和情感上的深远影响。
闲者此游,喜欢无量,登芒济河,旷若发矇。
1.
【旷】
(会义兼形声。从日,广声。本义:光明;明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旷,明也。 、 《玉篇》-旷,光明也。 、 《庄子·天地》-此人谓照旷。 、 《后汉书》-旷若发矇。
【组词】
旷旷
2.
【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顺从)。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释名》-若,顺也。 、 《诗·鲁颂·阙宫》-万民是若。 、 《诗·大雅·烝民》-天子是若。 、 《易·观》-有孚禺若。 、 《书·尧典》-钦若昊天。 、 《左传·宣公三年》-不逢不若。
【组词】
若时、 若淑
3.
【发】
崩坏;停止。 同: 废
【引证】
《老子》-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 、 《晏子春秋》-君夜发不可以朝。 、
【组词】
发药
4.
【矇】
盲,目失明。
【引证】
《说文》-矇,童矇也,一曰不明也。 、 《诗·大雅·灵台》。传:“有眸子而无见曰矇”-矇瞍奏公。 、 《字林》-目有眸无珠子曰矇。 、 《楚辞·怀沙》。注:“盲者也。”-矇瞍谓之不章。
【组词】
蒙瞽、 蒙聋、 蒙瞀、 蒙蒙、 蒙腾
幼稚,暗昧不明。 同: 蒙
【引证】
扬雄《长杨赋》。注:“矇与蒙古字通。”-乃今日发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