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2:20: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2:20:25
词汇“恶札”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以下是对“恶札”的分析:
“恶札”字面意思是指不好的书信或文章。其中,“恶”表示不好、恶劣,“札”指书信或简短的记录。因此,“恶札”可以理解为内容不佳、质量低劣的书信或文章。
由于“恶札”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某人写的不好的书信或文章,尤其是在批评或讽刺的语境中。
“恶札”的词源较为简单,由“恶”和“札”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札”常指书信,而“恶”则表示不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因为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表达方式。
在古代**,书信是重要的交流方式,因此书信的质量和内容受到重视。使用“恶札”这样的词汇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文笔和表达能力的重视。
提到“恶札”,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低质量的写作、不负责任的言辞或不真诚的交流。这种词汇可能会引起负面情感,如不满或失望。
由于“恶札”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这个词汇。它更多地出现在文学作品或历史文献中。
在创作中,可以将“恶札”用于讽刺或批评的场景,例如在一篇小说中,一个角色可能会收到一封“恶札”,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冲突或故事情节。
由于“恶札”不是一个视觉或听觉上常见的词汇,它可能不会立即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然而,如果将其与古代书信的形象结合,可能会联想到破旧的纸张、模糊的字迹或不协调的笔触。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恶札”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其他词汇来实现,例如英语中的“poor letter”或“bad writing”。
“恶札”是一个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词汇,它反映了古代对书信质量的重视。在现代语言中,它的使用频率较低,但在特定的文学或历史语境中,它仍然可以作为一个有力的表达工具。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知识,增强对语言多样性的认识。
1.
【恶】
讨厌;憎恶。
【引证】
《荀子·天论》-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 、 《论语·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诚好恶何如。 、 清·黄宗羲《原君》-好逸恶劳。 、
【组词】
甚恶、 恶忌、 恶生、 恶不去善、 恶杀、 恶紫夺朱、 恶嫌、 恶惮、 恶识、 恶上、 这人真可恶;憎恶、 深恶痛绝;恶恶
嫉妒。
【引证】
《资治通鉴》-[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2.
【札】
(形声。从木,札声。本义:古代用来写字的小木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札,牒也。 、 《后汉书·循吏传》-皆一札十行,细书成文。 、 《汉书·郊祀志上》-卿有札书。 、 《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上令尚书给笔札。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上许,令尚书给笔札。 、 《太平御览》-郡国诸户口黄籍,籍皆用一尺二寸札,已在官役者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