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2:32: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2:32:53
战祸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由战争引起的灾难或祸害。它通常用来描述战争给人类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带来的破坏和苦难。
在文学作品中,战祸 常常被用来描绘战争的残酷和对人民生活的深远影响。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词来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中,战祸 可能被用来分析战争对社会结构和国际秩序的影响。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侧重点不同。例如,战乱 更侧重于混乱的状态,而 战祸 则更强调灾难的后果。
战祸 这个词由两个汉字组成:战 和 祸。战 指的是战斗或战争,祸 指的是灾难或不幸。这个词在汉语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固定下来。
在文化中,战祸 常常与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反思联系在一起。历史上多次的战祸使得人民对和平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珍惜。
战祸 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沉重和悲伤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战争的残酷、生命的脆弱和家园的破坏。这种情感反应可能会影响人们对战争和和平的看法。
在个人经历中,战祸 可能与历史学、新闻报道或个人对和平的思考相关。例如,通过学历史,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战祸,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和平的宝贵。
在诗歌中,战祸 可以被用来表达对战争的控诉和对和平的渴望:
战祸之下,
家园破碎,
生命如草芥。
愿和平之光,
照亮每一寸土地。
战祸 这个词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战争电影中的爆炸场景、哭泣的儿童和废墟中的城市。音乐方面,可能会联想到悲伤的旋律和沉重的节奏。
在英语中,战祸 可以对应词汇如 "war disaster" 或 "war calamity"。不同文化对战争的描述和理解可能有所不同,但战争带来的苦难和破坏是普遍存在的。
战祸 这个词深刻地反映了战争对人类社会的负面影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描述战争的后果,并促进对和平的追求和维护。
1.
【战】
(形声。从戈,单(占)声。本义:作战,打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战,斗也。 、 《左传·庄公十一年》-皆陈曰战。 、 《公羊传·庄公三十年》-春秋敌者言战。 、 《左传·庄公十年》-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乐府诗集·木兰诗》-将军百战死。 、 、 明·魏禧《大铁椎传》-挟矢以助战。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技击利巷战。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普法交战图。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组词】
征战、 战阀、 战垒
2.
【祸】
(形声。从示,楇(kuā)声。本义:灾祸,祸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禍,害也。神不福也。 、 《周礼·掌客》-禍灾杀礼。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禍兮福所倚。 、 《荀子·天论》-逆其类者谓之禍。 、 《论衡·累害》-来不由我,古谓之祸。 、 《韩非子·大体》-鱼无失水之祸。 、 《韩非子·十过》-不顾国政,则亡国之祸也。 、 《战国策·赵策》-近者祸及身。 、 《淮南子·人间训》-不能为祸。 、 明·魏禧《大铁椎传》-祸且及汝。 、 《资治通鉴》-祸至无日。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文人画士之祸。 、 《广东军务记》-祸及枯骨。
【组词】
祸基、 祸不旋踵、 祸至无日、 祸中有福